孙权都已经拿下荆州了 孙权为何还要杀关羽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还不知道:孙权拿下荆州后,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关羽在襄樊战场跟曹魏死磕的时候,后背却被东吴捅了刀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白衣渡江”,随后,关羽一败涂地,不久被东吴军队擒杀。综合史料来看,杀死关羽这个指令,是由东吴最高统治者孙权做出的。那么,孙权既然已经拿到了荆州,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关羽,以至于后来招致刘备的激烈报复呢,原因有四。
第一,路线变更。襄樊之战时的三国战略态势,与赤壁之战时已大相径庭,彼时,曹操兵锋正盛,孙刘两家势必要抱团取暖,而此时呢,刘备阵营在襄樊战场和汉中战场连战连捷,大有一统三国的架势,这不光是曹操的心腹大患,也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孙权迅速做出判断,吴蜀联盟的路线已经过时,联魏伐蜀的路线才更合时宜。于是,对于孙权来讲,杀掉关羽成了最佳选择,这既是与刘备阵营彻底决裂的断交信,也是向曹操阵营暗送秋波的投名状。孙权阵营的这种路线调整,按理说是三国博弈的必然结果,但却被刘备阵营一厢情愿的忽视掉了。
第二,安全需求。孙权阵营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最重要的并不是文臣武将,也不是江东八十一郡的人口和粮食,而是长江天险和东吴水军。而对长江天险构成威胁最大的,只能是荆州水军,如果刘备关羽们先撕破脸,战船从荆州顺流而下,兵锋很快就能抵达江东腹地,因此,关羽和他的荆州水军,对于孙权来说始终如骨鲠在喉不除不快。如果关羽不死,以其能力和威望,他治下的水军,将始终是高悬在孙权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与之相反,只要杀死了关羽,荆州水军就失去了灵魂,被分化瓦解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三,个人恩怨。孙权作为一方之主,却曾经三次蒙受关羽羞辱。第一次,孙权派出使者想和关羽结成儿女亲家,却被关羽大骂,尤其是那句“我虎女怎能嫁犬子”,对于孙权来说,犹如一箭穿心,平心而论,关羽不论是否同意和亲,都不应该如此逞口舌之快,完全突破了中国礼仪文化底线。第二次,关羽北伐曹魏时,孙权曾承诺派出援军,却口惠而实不至,关羽大怒,辱骂孙权是小畜生。第三次,关羽军粮不足,直接夺取了孙权囤积在湘关的粮草。连续三次受辱,尤其是和亲一事堪称顶级羞辱,孙权心中早已种下了仇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四,集体仇恨。自关羽提领荆州以来,其便屡屡践踏东吴的集体尊严。一句“江东无英雄”就已经让东吴文武们恨的牙根痒痒了,后来的一句“东吴全是鼠辈”更是堪称羞辱界的天花板。东吴吕蒙曾经到荆州找关羽商谈荆州交割事宜,结果关羽对他完全没有正眼相看,态度极其傲慢,在吕蒙一再逼问之下,关羽冷冷的回了一句“你不配跟我谈,要谈让鲁肃来”,如此目中无人,岂能不让东吴众将怀恨在心?要知道,因为南郡问题、周瑜之死、孙尚香问题,东吴已经在一忍再忍了,关羽却仍然不识时务的火上浇油,最终把东吴集体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唯有杀掉关羽,方解心头之恨!
结语:以上四点,路线变更、安全需求、个人恩怨、集体仇恨,就是孙权一定要杀死关羽的原因。由此以观之,关羽之死,并不代表东吴有多么卑鄙龌龊,而是形势使然,要怪,只能怪刘备、诸葛亮、关羽们对战略局势做出的重大误判。
-
汉献帝被逼退位之后 刘备为什么不迎回汉献帝而是自己称帝 2024-02-02
-
关羽千里走单骑时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为何会放过夏侯惇 2024-06-09
-
臧霸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扮演着什么角色? 2024-04-20
-
夏侯渊次子夏侯霸为什么要投靠蜀国?他是什么用意 2023-12-25
-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2024-05-01
-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2024-05-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