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都没有消灭安禄山 安禄山最后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 中文名:安禄山(703年-757年)
- 字号:字轧荦山
- 国籍:唐朝
- 民族:粟特
- 出生地: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
- 出生日期:703年1月22日
- 逝世日期:757年1月29日
- 职业:三镇节度使、大燕皇帝
- 地位:柳城郡公→东平郡王→大燕皇帝
- 谥号:光烈皇帝
对安禄山没有死在大唐的手中,为何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朝是中国最为强大的几个朝代之一,那是一个文化极度繁荣,国力强盛如虹,外族人望而心颤,疆域往西直到中亚的朝代,那也是一个内圣外武,强大了许久的时代。唐太宗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这时的大唐到处都是窟窿,百姓久经战乱之苦,天灾不断,饿死的流民不计其数,北方外族劫掠,内忧外患,山河荡漾。
唐太宗用自己的文功武治开启了第一个盛世,将大唐的辉煌推到了一个足够高的地步,在此期间,百姓们的生活安乐,国内局势稳定,北方的突厥人进京跪服在大唐脚下,盛唐影响遍及亚洲整个地区。武则天从李氏手中夺权,继续为江山的繁荣添砖加瓦,延续了唐太宗留下的盛世。武则天晚年被大臣强行还权于李氏,后一个开启盛世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早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一个王朝辉煌久了,内部的统治者更将难以注视到问题的存在,李氏的江山终究迎来了变数——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等节度使出兵造反,瞬时间李唐江山被颠覆,还沉醉于杨玉怀怀中的李隆基被近在咫尺的叛军吓醒,他脑子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才开创的盛世,没多久就四分五裂了。安禄山作为威胁大唐最为严重的叛军首领,一生骁勇,是大唐转盛及衰的毒瘤,可就是这么一位人物,没有死在大唐的手中,竟然死在了儿子的手上,他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呢?
安禄山死在嫡次子的手中,很大程度上是他得罪了儿子,儿子觉得继承父亲大位的机会渺茫,因此怒而杀之。安禄山虽然是叛军首领,但是历史上的他并没有那么多的儿子,大儿子在京城中当驸马,安禄山起义时完全不顾这个儿子的安危,没有制定相应的计划保障儿子 的安全,因此安禄山起义的消息传到唐玄宗耳边时,大儿子的性命也不保,被赐死在长安。二儿子安庆绪,是安禄山起义时的左膀右臂,曾代替父亲坐镇前线重镇,多次率军打败讨伐的唐军,他可谓是劳苦功高,最被军中将领所信服,按理说嫡长子已死,能继承安禄山大统的就只有安庆绪了,奈何安庆绪语言表达不利索,安禄山一直不喜欢他,反而对毫无建树的小儿子安庆恩情有独钟。
安庆恩和安庆绪同是安禄山的儿子,两人异母同父,安庆恩的母亲深得安禄山宠爱,经过不断的挑唆,安禄山对立安庆恩为太子的想法越来越重,这让安庆绪十分恼怒,自己拼死拼活在外面奋斗,父亲看不起就算了,最后还要为别人做嫁衣。安庆绪越想越气,最终刺杀了自己的父亲。
其次,安禄山的所作所为早就让身边的人敢怒不敢言,他失明后身边的人终于爆发了愤怒。安禄山身边有一个十分忠诚的宦官叫做李猪儿,小时候就跟随在身边,是安禄山的心腹。安禄山对李猪儿并不好,有时候心里不舒服就对他拳打脚踢,不顺心还用鞭子鞭打李猪儿,这给李猪儿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奈何安禄山一直手握重权,身体强壮,李猪儿对他的恨只能掩藏在心中,不敢有丝毫流露,整日只能表现的毕恭毕敬。
李猪儿跟随安禄山许久,地位也是崇高,但安禄山对他的打骂早已埋下了一颗反叛的种子,他一直在心里想着报仇,结束这种煎熬的日子。安庆绪觉察到李猪儿能拉拢,于是暗中向他表露了意思,两人经过商量一拍即合,随后安禄山被李猪儿所刺杀。
安禄山被刺杀根本不是一件巧合的事情,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就有迹可循,很多方面都是安禄山自己的问题,如果他能对李猪儿多关爱一些,对安庆绪更为重视一些,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
武则天都已经是七八十岁高龄了 武则天为何还要男宠 2024-07-03
-
薛万彻是什么结局?还是死在造反的路上 2024-02-01
-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胜利建立汉朝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2024-07-10
-
尉迟迥和尉迟恭是什么关系?关系怎么样? 2024-07-07
-
明朝内阁首辅严嵩为何被称为“奸相”,他的结局怎样 2023-12-20
-
黑齿常之并非大唐百姓,为什么要为大唐浴血拼杀? 2024-07-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