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都劝谏过刘备 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攻打东吴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不顾诸葛亮劝谏,坚持攻打东吴的原因是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时期的刘备,奔波了半辈子才有了自己的基业。原本靠着诸葛亮的计策,蜀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在刘备晚年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关羽被东吴偷袭身亡,作为大哥的刘备,一怒之下率领部队讨伐东吴,前期东吴节节败退,让刘备放松了警惕性。
最终刘备率领的大军被陆逊用火计击败,刘备也差点儿丢掉了性命。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执意伐吴,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兄弟报仇,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刘备选择伐吴有以下几点原因,给关羽报仇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甚至是无关痛痒的一点原因。
首先荆州是一个战略要地,诸葛亮之所以敢联吴抗曹,就是因为荆州可以同时兼顾到东吴和曹魏,不论哪一边儿有动手的想法,西蜀都可以通过荆州这块儿要地,立马给予回应。失去了荆州这块儿地方,西蜀就失去了北上的能力,因为背后的东吴很有可能会进行偷袭。
其次是刘备的野心在不断地增加,他建立西蜀之后称帝,想要统一天下。诸葛亮的策略是先把曹魏灭了,东吴自然就会投降。但是想要灭掉曹魏谈何容易,在刘备的眼里,快速统一天下的方法就是击败东吴,占据半壁江山,然后再和曹魏展开决战。
而且在刘备的看来,东吴的实力比较弱,西蜀能在汉中和曹军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那么一定可以击溃东吴。而且他的儿子刘禅没什么本事,刘备急着进攻东吴,可能也是为了早点儿统一天下,好给自己的儿子一个稳定的基业。原本刘备没有攻打东吴的机会,但是关羽的死让他师出有名。
所以给关羽报仇,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这个理由让刘备找到了覆灭东吴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苦劝刘备放弃,但是刘备就是不肯的原因。这样的机会没有那么多,而且以刘备的当时的年龄,也等不了那么久,所以他选择出兵进攻东吴。
攻打东吴原本没什么问题,双方的实力差距悬殊,东吴很有可能被击溃。但是刘备在战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连赵云这员大将都没有带。轻视东吴带来了错误的判断,也导致了刘备伐吴计划的失败。如果他当时能够做足准备,或许西蜀还有争夺天下的希望。
-
刘备早年间为何会屡败屡战? 2024-06-30
-
刘备和孙尚香成亲三年之久 两人为何没有孩子 2024-06-01
-
曹操为什么要刺杀董卓 曹操为何没有直接下手 2024-07-02
-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2024-07-30
-
诸葛亮北伐国内肯定空虚 孙权为何不选择蜀汉后方 2024-07-27
-
把粮草放在固定地方肯定会受到曹操偷袭 袁绍为什么还将粮草放在乌巢 2024-01-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