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作为汉朝最后一位忠臣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荀彧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 别称:荀文若、荀令君
- 字号:字文若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 出生日期:公元163年(东汉延熹六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
- 主要成就:为曹操规划战略方针
- 代表作品:《迎驾都许议》《报曹公书》
- 官职:侍中、光禄大夫,持节
- 封爵:万岁亭侯
- 谥号:敬
- 追赠:太尉
- 典故:荀令留香
对荀彧是汉朝最后1位忠臣,曹操为什么要杀害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次早朝上,曹操提出:要晋爵魏王。
群臣一片沉默,献帝看向鸦雀无声的朝堂,内心一片冰凉。
荀彧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出来,面向同僚骂道:
“衮衮诸公,汉臣,
一片枯木败草,无一骨节矣!”
当着文武百官,荀彧反对曹操封王。
曹操曾经说过:“荀彧之功劳,吾没世不忘!”。
可是为了减少篡权的阻力,曹操还是昧着良心,对荀彧举起了屠刀......
荀彧
荀彧之于曹操,是良臣谋主,是曾经的挚友,
也是曹操成功路上的助推者,曹操成功背后的男人。
他秉中持正,为曹操简拨干吏,筹集粮草,守卫城池;
扼袁绍于官渡,举贤良于庙前。
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是为了曹操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萧何,
他为曹操匡正得失,规划战略,坐镇中枢,运筹帏幄;
是曹操少走弯路,不坠迷途的张良。
他不是口不择言,发表悲观议论的孔融;
也不是有点功劳就失去敬畏之心的许攸。
荀彧
荀彧字文若,今河南许昌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宣称自己:永不称帝,以平定乱世天下,匡扶汉室江山为已任。
荀彧信以为真,
他为了曹操鞠躬尽瘁,劳心劳力,
他一直相信,自己是在匡扶汉室天下,
荀彧低估了曹操的野心,曹操低估了荀彧的忠心,
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曹操的野心逐渐地显露了出来,
为了阻止曹操称王,荀彧在殿上怒斥群臣:“滚滚诸侯,禄禄汉臣,一派枯木败草”。
面对荀彧的忤逆,曹操强压心中的怒火,
散朝后,派人给荀彧送去了一个空盒子,荀彧一看便知曹操之意:蓝中无果,请君自采(裁)。
荀彧心有戚戚然,辛劳几十年终归是镜花水月,白忙一场。
拨出了佩剑自刎于家中。
荀彧
关于荀彧的死有三个不同的版本:
《三国志》中说,荀彧是忧郁而亡。
《魏氏春秋》中记载的是曹操赠送的空盒子。
《三国演义》中记录的是曹操送点心安慰荀彧,上写“一盒酥”,差官在送去的路上,遇到了恃才傲物的许攸,他看到盒子后,把点心取出来分于众人吃了,说:”丞相之意是一人一口酥“,吃完了点心,差官只得送一个空盒到荀彧处。因为殿上顶撞了曹操,荀彧会错了意,所以选择自杀。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在向人们传达一种信息:
荀彧被曹操以一种不宜公开的方式处死了。
荀彧一死,曹操晋级的路上便没有了障碍,
公元213年5月,汉献帝正式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都邺城。
荀彧
面对曹操强大的野心,荀彧回天无力。
他一片忠心,竟然只是错付。
身为曹操一统北方的功臣,他是有路可退的。
并不是只有”死“这一条可以选择:
他可以得过且过,随波逐流,那么他将是开国的功勋,风光无限;
他也可以辞官养老,归隐山林,也可以荣华富贵,颐养天年。
但是他却偏偏选了“自尽”这条路,
对很多人来说,荀彧太傻了,
但是对于荀彧来说,他是忠于大汉的,他的信仰就是“匡扶汉室天下”,如今信仰崩塌,选择自尽是他最好的解脱。
荀彧没想到曹操会背叛他,背叛他们曾经共同的理想。
他不计生死,孤身守望,
“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
荀彧之死,大汉王朝凋零前的最后一次绽放,
是厚厚的灰烬下残余的最后一缕火光。
是400年强汉的最后一缕英魂。
荀彧死后,再没有人为汉朝忧心劳力。
虽然国还在,但魂无所依。
-
三国时期颜良为何会被关羽所杀? 2024-05-27
-
马超当初如果没有早死的话 对诸葛亮北伐有没有影响 2024-01-22
-
许褚曾被张飞刺中,侥幸逃脱后结局如何? 2024-02-07
-
诸葛亮和黄月英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心相爱吗 2024-06-18
-
俗话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蜀汉最后为何还是灭亡了 2024-04-20
-
曹魏军队为何恨极了姜维,死后还要把他剖腹? 2024-03-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