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到姜维北伐 蜀汉为什么要一直北伐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姜维
- 别名:姜伯约
- 字号:伯约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
- 出生日期:202年
- 逝世日期:264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洮西大破王经,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
- 代表作品:《蒲元别传》
- 爵位:当阳亭侯,平襄侯
- 追封:开明王(西魏)
对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一次北伐,为何蜀国要不停的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228年起,诸葛亮一共有过五次北伐,其中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广为流传的“六出祁山”,其实包括了一次魏军主动进攻汉中,诸葛亮率军迎战,但双方并未交战,后世概而言之,说成“六出祁山”。
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为蜀国军方领袖,自238年起,一共进行了11次北伐。其中,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是262年,蜀国灭亡之前的一年。
诸葛亮与姜维两人一共进行了16次北伐,但历史上的蜀国,人口稀少只有百余万,还不到魏国四分之一,以蜀国国力根本难以平定魏国,而且持续北伐又严重损耗国力,这种“无用功,却损耗蜀国国力”的北伐,以诸葛亮与姜维眼光,不可能发现不了其中的危害,既然如此为何诸葛亮与姜维还在不停的北伐,他们真实的目的何在?
在人多就是力量的三国时代,魏国、吴国、蜀国人口差距很大,其中蜀国最弱,可谓是“弱不禁风”。
1,《文献通考·卷十》记载:魏武据中原,刘备割巴蜀,孙权尽有江东之地,三国鼎立,战争不息,魏氏户663423户,人口443万人。
2,《文献通考·卷十》记载:280年吴国灭亡时,东吴有53万户,官吏3.2万,士兵23万,男女人口230万,后宫5000人,因此总人口大约256万。
3,《晋书》等记载,221年时蜀国有20万户90万人,263年蜀国灭亡时一共有108.2万人,其中户数28万、民数94万、带甲将士10.2万、官吏4万。
以上人口属于在册人口,实际人口肯定远不止这一些,但管中窥豹可知,蜀国的确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人口还不到魏国的四分之一。以如此孱弱的国力,别说几乎不可能平定魏国了,可能反而会让自己越打越弱,因为蜀国经不起一场大败,而魏国失败多次也不会伤筋动骨,以诸葛亮的才华,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也不会天真的认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既然如此为何还不停的北伐?
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其实不是消灭魏国,而是攻占凉州,所谓“得蜀取陇”。
1,如果只是自保,蜀国尽管占据荆益二州,但战略回旋空间较小,一旦魏军突破天险,蜀国核心就暴露在魏国兵锋之下,逃都没有地方逃。
2,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蜀国北伐只能“出秦川”,但出秦川却非常艰险,只有穿子午谷、过褒斜道这两条路。而从陇右凉州出秦川,却是一条平坦大道,因此诸葛亮北伐首先是为了取陇右。魏延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并非不懂,而是认为太难,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知道蜀国太弱,经不起失败,不能轻易冒险。
3,秦陇唇齿相连,取陇可打破魏国得陇望蜀的美梦。
4,陇右居民多习武,善射骑,强悍勇敢善战,且才多将广、良马众多,另外土肥地广,粮食丰盈为蜀师补充军粮。总之,诸葛亮一旦成功图谋陇右,不仅改写蜀国战略居民,更能大幅度增强蜀国力量。
通过汉中之战,蜀国夺取汉中,一旦诸葛亮再取陇右,使蜀、汉、陇连成一片,蜀国不仅拥有更大战略空间,还能增强国防安全与国力,更能开启“出秦川”的坦途,此后再请孙权“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清中原”,形成抗魏半包围圈,就会改变蜀汉仅据川蜀偏僻一隅、远离秦川中原,势孤力单的局面。
其实,蜀国这一战略早已存在,刘备很早就把凉州列入猎取版图之中。刘备在世时,孙权派遣诸葛瑾索要荆州,刘备回复是“吾方图凉州,凉州定,凡尽以荆州还吴耳。”汉中之战后,马超投降刘备之后,重用马超是为了“西和诸戎”,取其凉州,再挺进中原。
因此,诸葛亮五次北伐,与姜维十一次北伐,总体目标不是北伐平天下,而是图谋陇右。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派遣魏延、吴懿西入羌中等,姜维也多次出兵攻打陇右。
诸葛亮与姜维不停北伐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熟知的“以攻代守”。
曹操在位时,208年南征爆发赤壁之战,213年南征在濡须口与孙权会战,217年南征又与孙权战于濡须口;曹丕在位时,222年、 224年、225年三征东吴;曹睿继位之后,于228年三路攻吴,双方爆发石亭之战,魏国大败;252年,司马昭率军7万在时隔24年之后又一次南征。通过这些历史可见,魏国平天下战略应该是“先平东吴”。
三国之中蜀国最弱,其次才是东吴孙权,但令人奇怪的是,魏国为何不先打蜀国,先解决最弱的一个,而是一直南征吴国?笔者认为,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诸葛亮与姜维的不停北伐,让魏国不得不战略防守蜀国。
由于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但仅仅死守,未必不会出现疏漏,而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不仅消耗魏国实力,也能让魏国疲于应付,这样才能实现“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的战略。
除了以上两个战略目标之外,诸葛亮与姜维北伐目的也有所不同。
诸葛亮在位时,大权在握,蜀国几乎是他一人说了算,可以按照战略规划行事,但诸葛亮死后,蜀国朝廷渐渐被奸臣把持,尤其是备受刘禅信任的黄皓。
董允在世时,每一次见到黄皓都严厉批评,让黄皓不敢为非作歹,所谓“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董允去世(246年)之后,朝中便无人控制黄皓为非作歹了,甚至于黄皓因为嫉恨黄皓,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加以谋害。
姜维深知其中利害,一直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因此,除了为以上两个战略服务的北伐之外,姜维11次北伐中还存在保护兵权的目的,尤其蜀国灭亡之前一年的262年北伐,纯粹就是为了保住兵权。
可惜的是,北伐是一把双刃剑,蜀国不停北伐,却没能实现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反而让蜀国不堪重负、兵困民疲,耗损国力至巨,以至263年被魏国轻松灭亡。其实,在最后一次北伐进行时,廖化就劝告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欲行难为之事”。
魏国几代帝王疯狂南征,却一直没能占到东吴便宜,几乎不是打败就是无功而返,相反一次重兵平蜀却顺利灭蜀。或许,蜀国是“成也北伐,败也北伐”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文献通考》、《晋书》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他想出过哪些谋略? 2023-12-27
-
曹军中击败赵云的将军,后来投靠了蜀国 2024-02-29
-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总打败仗 2024-07-15
-
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2024-07-12
-
历史上沮授为袁绍都提出了哪些建议? 2024-05-06
-
三国时期关羽和魏延指挥过哪些战役?最后的结果如何 2024-04-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