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 中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别名:赵正、始皇帝、秦始皇
- 字号:祖龙
- 国籍:秦朝
- 民族:汉族(当时称华夏)
- 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 职业:秦朝皇帝
- 信仰:法家思想
- 主要成就: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
- 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
- 享年:50岁
- 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对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六国后宫中的女人该何去何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前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统治,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功绩流传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六国后宫中的众多美女该如何处置呢?全部处死太过残忍,全纳入后宫数量又太过庞大,想来想去,秦始皇还真的想出来一个法子,这一招甚至还被后代君王沿用千年。那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秦始皇嬴政 剧照
六国美女究竟有多少?
《周礼》中有这样一句话:
“士一妾,大夫二,诸侯有侄娣,九女而已。”
意思是说,除了结发妻子之外,士人最多再纳一个姬妾,大夫可最多纳三个姬妾,而地位尊贵的诸侯就可以“一娶九女”,也就是一妻八妾,因为“九女”象征“九州”,有保佑国土兴旺发达之意。
这一制度在周朝一直被严格遵守,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这套从前备受尊崇的《周礼》制度被人们弃置一旁,但凡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愿意只娶“九女而已”。于是当时又有了一个新的制度:
“大夫功成受封,得备八妾;诸侯食前方丈,侍妾百人。”
此时,大夫的纳妾数量能够与从前的诸侯等同,而诸侯都可以直接比肩周天子的纳妾数量了。仅仅一国就有几百个女人,六国加起来更是数量惊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后宫规模,秦始皇应该如何处置呢?
古代后宫妃子
秦始皇想出的巧招
在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后,他就从一个诸侯王变成了九五之尊的天子。在当诸侯王的时候,他的后宫大约有一百二十个女人,虽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他可以仿照从前周天子定下的制度,将这些女人分成五等,分别是后、夫人、嫔、世妇、女御。
但如今,六国后宫中的女人加上自己原本的妻妾,光是分为五等肯定是不够的,而且,沿用从前的制度也不能体现出皇帝的尊贵地位。于是,秦始皇将后宫等级进一步细化,将五等改为八等,分别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秦始皇 剧照
与从前不同的是,秦始皇将后宫等级与前朝的爵位等级一一对应,不同的等级能够享受的待遇和俸禄都是不同的。不管怎么说,后宫中的女人毕竟都是皇帝的人,所以待遇总不会太差,连最低等的“少使”都能够与二十等爵制当中的十二等左更等同,一年大约能拿到六百石俸禄,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了。
秦始皇这招就相当于把后宫变成了一个行政单位,这些嫔妃们都是朝廷的正式公务员。这样区分既清晰又公平,合理的解决了六国众多的美女,后代的君王也继续沿用了这种制度。
皇帝的嫔妃
此招沿用千年
到了汉朝,皇帝后宫中的女人数量比秦朝还要夸张,汉武帝甚至直接将后宫等级分为了14等,分别是婕妤、濩娥、傛华、充依等等,汉元帝时期又在婕妤前增设昭仪一位,当然,西汉时期的等级区分更加精细,《汉书·外戚传》里就详细地记录了后宫嫔妃的地位和待遇: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濩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通俗地讲,地位最高的昭仪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爵位堪比诸侯,婕妤和濩娥的位置都能够对应侯位,只不过濩娥地位略低。
至此,封建时期的后宫管理制度基本成型,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后宫各等级的名称或许会发生改变,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整体的管理制度比起秦汉基本没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秦始皇不光在治国方面有建树,在治理女人的方面功劳也不小呢。
秦始皇 剧照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周礼》
-
虞姬死后都能被厚葬 项羽为何落到被分尸的下场 2024-06-19
-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2024-05-02
-
子婴上位之后毫无权势,他是怎么杀掉赵高的? 2023-12-27
-
秦始皇为什么宁愿修长城也不娶攻打匈奴 其实原因很简单 2024-02-24
-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修建长城是为了什么? 2024-01-25
-
李斯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为何无一人替他求情? 2024-05-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