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 别称:荀文若、荀令君
- 字号:字文若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 出生日期:公元163年(东汉延熹六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
- 主要成就:为曹操规划战略方针
- 代表作品:《迎驾都许议》《报曹公书》
- 官职:侍中、光禄大夫,持节
- 封爵:万岁亭侯
- 谥号:敬
- 追赠:太尉
- 典故:荀令留香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荀彧地位与郭嘉相当。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军事上的谋略,一直和曹操南征北战,而荀彧属于朝政性谋士。
战略方面,荀彧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根据战情变化,多次调整战略方针,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在战术上,面对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叛乱而出谋划策保全兖州三城,设计将当时北方势力最强军阀袁绍困于官渡,官渡之战后,曹操成为北方最大军阀,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确实是曹操的谋士,但不是曹魏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样讲呢?
这要从挟天子以令诸侯讲起。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董卓,专横跋扈,专权乱政自己想取皇帝而代之,这使得众多汉朝老臣对董卓恨之入骨,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曹操对董卓这样的汉贼恨之入骨,曾刺杀董卓,失败后逃跑,从这一点来看,曹操刺杀董卓的初衷就是为了除贼兴汉,此时的曹操也是忠心于汉朝。
董卓灭亡后,曹操迎接汉献帝回京,对刘协也是十分敬重,表面上与汉朝臣子无异。汉朝老臣个个心怀兴复汉室之心,曹操对待汉献帝的行为与董卓产生巨大对比,此时满朝文武把兴复汉室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曹操身上。而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名副其实的汉朝忠臣,也甘心“辅佐”有能力兴复汉室的曹操。
曹操也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发号施令,随着曹操势力不断扩大,称霸的野心也逐渐显露,自尊为魏公。荀彧此时已经发现曹操有篡夺汉朝天下的野心,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曹操,但此时的曹操已经不可一世。
在曹操权势不断扩大后,胃口也越来越大,竟要挟汉献帝封自己为魏王,荀彧见此更是对曹操失望至极。身为汉臣,逼迫皇帝封自己为异姓王,作为汉朝臣子,如此大逆不道,遂以大义阻谏曹操,被曹操当面拒绝。
曹操虽然被汉献帝封为魏王,荀彧见到曹操不行魏王参拜之礼,并依然以旧礼相称。后来曹操南征,命荀彧与之同行,荀彧再也不愿为曹操做谋士,遂以病为由推辞。
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里有荀彧劝阻曹操的一段话“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面对荀彧对自己的态度很是不满,为了防止荀彧成为自己成就霸业的绊脚石,故意送其一个空无一物的食盒,荀彧见此已明白自己无汉食可禄,于是服药自尽。一代名士竟如此凄惨落幕,实在可惜。
由此可见,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是因为曹操从未表露自己篡汉的野心,荀彧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兴复汉室。而当曹操篡汉的野心逐渐表露后,荀彧身为汉朝老臣,毅然决然与曹操划清界线,誓死不与曹操共事。所以荀彧本质上为了汉朝,所以是汉朝谋士,并不是曹操的谋士。
-
汉景帝最宠爱的妃子栗姬生的儿子,刘荣是怎么被废的? 2024-01-31
-
韩信能够当上“王侯将相”第一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3-12-22
-
刘邦和虞姬到底是什么关系 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 2024-04-09
-
因造纸闻名的蔡伦,最后为什么会畏罪自尽? 2024-03-04
-
吕布为什么会败亡下邳?是因为貂蝉吗 2024-02-08
-
蔡伦是太监还是宦官?他为什么会成为太监? 2024-08-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