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 朱高炽是死于朱瞻基之手吗
- 中文名:朱瞻基(1398年~1435年)
- 别称:明宣宗、宣德帝
- 字号:自号长春真人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平燕王府
- 出生日期:1398年2月9日(洪武三十一年)
- 逝世日期:1435年1月3日(宣德十年)
- 在位时间:1425年6月27日-1435年1月31日
- 主要成就:“仁宣之治”随祖父亲征蒙古
- 主要作品:《御临黄筌花鸟卷》《武侯高卧图》《瓜鼠图》
- 庙号:宣宗
- 年号:宣德
- 谥号:章皇帝
- 陵寝:景陵
- 前任:朱高炽(明仁宗)
- 继任:朱祁镇(明英宗)
- 中文名:朱高炽(1378年~1425年)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中都凤阳
- 出生日期:1378年8月16日(洪武十一年)
- 逝世日期:1425年5月29日
- 主要作品:《明仁宗御制文集》、《明仁宗御制诗集》
- 主要成就:靖难之役中坚守北平;在位时期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 在位时间:1424年9月7日-1425年5月29日
- 庙号:仁宗
- 年号:洪熙
- 陵寝:献陵
- 前任:朱棣(明成祖)
- 继任:朱瞻基(明宣宗)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十个月突然驾崩,到底他是不是死于朱瞻基之手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有时候想想吧,历史真的挺有意思的,如果朱棣再活一年,朱高炽薨世,朱棣面对当年老爹朱元璋同样的局面会如何选择,是太孙继位还是让汉王继位。同样不得不说的是,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欢。朱棣对这个长孙真的是喜欢的不得了。应该说,朱棣眼光不错,比起晋武帝看中的孙子司马遹,朱瞻基始终都不错。但是他一生最大的槽点就是生了一个叫朱祁镇的倒霉儿子。
关于朱高炽在位十个月暴毙而亡,可以说是十分突然,关于死因有气死说,有纵欲说,有突发疾病说,还有一点就是被儿子朱瞻基弑杀说。总体来说,在朱高炽在位十个月,朱瞻基的行为正常,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再说,朱高炽驾崩的时候,朱瞻基并不在眼前而是在南京,弑君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初朱棣在蒙古突然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的朱高炽让朱瞻基去军中接管军队,并且迎接朱棣的灵柩,朱瞻基为此对父亲说,现在局势不稳定,为了防止有人假冒他的书信,他需要一个特殊的印章传信。朱高炽就把东宫图章给了他,并告诉他,不用还了,反正他以后也会是东宫太子。有人说这是朱瞻基提前逼迫朱高炽立他为太子,换一个理解方式就是父子情深,朱高炽信任朱瞻基,提前确定他的太子地位。但无论怎样,此时两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在朱高炽在登基之后,父子的关系还是相当的不错。朱高炽登基后派朱瞻基去南京,有人说这是朱高炽为了迁都回南京做准备,派太子去筹备。但这个做法遭到朝臣的一致反对,当时的朱瞻基身体并不好,太子前往南京有动摇国本之虞。而且在山东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汉王朱高煦,但朱高炽执意让太子朱瞻基去南京监国,本身就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人对此分析是朱高炽想换太子。
实际上这个说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朱高炽自己以嫡长子继位,朱棣那么强势,想废掉朱高炽这个太子都没有成功,他刚刚登基就想换太子未免有些太着急了,朱瞻基这个太孙是朱棣亲立的,朱棣宠爱孙子已经到了越界的地步,要知道大明的唯一两任太孙就是朱瞻基和朱允炆。但同时朱棣对这个大儿子朱高炽明显是厌恶至极。所以说,朱高炽要废掉朱瞻基实在是不大可能。至于说,朱瞻基从南京到北京时间太快,朱高煦想要半路拦截朱瞻基没有成功,当作朱瞻基弑君的理由实在是太过牵强。按照常理推断,朱瞻基弑父,是一件风险远大于收益的事。
应该说,朱瞻基是一个很幸运的太孙,太子和皇帝,当太孙和当太子的时候,没有任何政治危机,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强劲的挑战。当太子十个月就登基了,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幸运的太子,登基之后迅速平定汉王之乱,发展经济和生产,民生安定,朱瞻基是明君,是好皇帝。“仁宣之治”实际上是他一手创造的。对于国都的选择,朱高炽有意回南京,但没有来得及就挂了,而在朱瞻基的手里,正式确立了北京为国都。
-
两次投降清军的明将,祖大寿在历史上评价如何? 2024-02-18
-
常遇春为什么会成为徐达的助手?原因是什么 2024-01-17
-
孙传庭打仗那么厉害 最后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2024-01-07
-
历史上发动了夺门之变的人是哪些?他们结局如何 2024-03-19
-
朱见深作为朱祁镇的儿子 朱见深为何给朱祁钰恢复名誉 2024-04-16
-
明朝的宦官是什么地位?他们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2024-01-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