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了顺利接手曹操的位置 曹丕都做了哪些准备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对为了顺利接班,曹丕做了哪些努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魏文帝曹丕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一直都以阴险小人的形象著称于世,跟他飘逸洒脱的弟弟曹植形成鲜明对比。
论本事,他不如他爹曹操,论才华,他不如他弟弟曹植。在旁人的眼里,他能够上位,靠的就是心狠手辣和阴谋诡计。
但是在真实历史上,曹丕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物。
我们都知道,在他爹曹操死了之后,他赶走了汉献帝,自己上台做了皇帝。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谋筹篡位是一件轻松的事,汉室天下,毕竟有400年的底蕴,曹操都尚且忌惮三分迟迟不敢动手。曹丕能够实现平稳过渡,肯定也有他自己的两把刷子。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平稳着陆的。
安定的外部环境
首先曹操给他营造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过:曹操实力强大,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刘备政权唯一的机会就是待天下有变,遣一上将将荆州之兵出于宛洛,这个天下有变正是曹操死后曹丕接班这个过渡期。所以,对于蜀汉和东吴两个割据政权来说,这是他们搞事的千载良机。
可就在曹丕的禅让事业筹划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东吴、西蜀两个政权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是因为就在半年前,关羽北伐中原威震华夏,但却被孙权派遣吕蒙白衣渡江,背后偷袭,夺取了荆州。孙刘两家自此结下了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此时的刘备正在厉兵秣马,准备为二弟关羽报仇。孙权则向曹魏上表称臣,希望能拉兄弟一把。
得世家者得天下
但是,季孙之忧不在颛顼,而在萧墙之内啊。曹操刚刚去世,按理说,顺理成章的继承人肯定就是曹丕啊。但是当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曹丕头上空顶着一个法定继承人的名号,不管用啊。
那些骄兵悍将都是从死人堆里头杀出来的,曹操在世的时候,大家都服他。现在曹操死了,曹丕能够压得住他们吗?
果不其然,曹操的死讯刚刚传了出来,马上就出事了。
先是凉州的酒泉、张掖、天水等地发生了叛乱,杀害了朝廷派往凉州的凉州刺史。然后,就是为曹操征战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青州兵发生了哗变。
这些人都是由汉末的黄巾军组成,作战凶猛,但是军纪极其败坏。当年曹操在徐州屠城,他们就是刽子手,这就是典型的骄兵悍将。
听闻曹丕上位之后,他们纷纷作鸟兽散跑回青州割据,导致洛阳城变成一座不设防的空城,差点就坏了曹丕的大业。
我们先来看一下曹丕是怎么解决的。平叛凉州或者收拾青州兵?不,这些叛乱都是表面现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解决不了问题,曹丕要抓就抓住主要矛盾。
当时明眼人都知道,汉末三国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得世家大族者得天下。只要这帮人能够支持曹丕,天下就乱不了。那么,曹丕是怎么收买他们的呢?
首先呢,曹丕继承了他爹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马上就下了第一条命令:恢复已经废除的散骑尝侍和侍中的职位,每个职位设置四个名额。这些职位的作用,就相当于领导身边的秘书和参谋团,能够充当这些职位的,肯定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这是要组建自己的核心圈子。
第二步,明确太监的官职上限不能够超过署令。为什么他要拿太监下手呢?主要是在东汉王朝的时候,皇帝想要制衡世家大族,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就是太监。
现在头皮这么做,就相当于明文规定太监不能够干预朝政。也就是相当于给天下的世家大族传的这么一个信号。只要我上台,天下就是你们的天下。我不会像东汉的皇帝那样制约你们。
史记:初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藏之石室。时当选侍中、常侍,王左右旧人讽主者,便欲就用,不调馀人。
你以为这就完了?这只是开胃菜而已。接下来,曹丕要祭出终极神器,九品中正制。以前汉朝实行的是察举制度,每个乡每个县有固定名额,然后由所在地区的主政官员挑选辖区内有德行、有本事的人举荐到官府。
这个制度跟后来的科举制度相比,不能算是什么好制度。因为主观能动性太强了,举荐的官员往往都会徇私舞弊。所谓的举孝廉,父别居,高门良将怯如鸡,说的就是察举制的弊端。
但是如果能够遇到一个好官,就能够让有本事的寒门子弟有出头的机会。与察举制度相比,九品中正制简直让人窒息啊。
它人为地把天下的家族分为九个等级,然后用察举制按家族的等级挑选人才。
如果你有本事有德行,并且举世皆知,但是你的家族不入九品,不好意思,一边凉快去吧。这就相当于彻底扼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啊。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就是这个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打压外戚宗室
搞定了世家大族之后,曹丕接下来就要搞定自家人。曹丕有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分别是平原侯曹植,鄢陵侯曹彰。
曹植就不用说了,这是曹丕夺嫡的最大竞争对手。曹彰这个小子,表面上是一介武夫,实际上却是野心勃勃。在曹操死后,他趁着曹丕远在邺城青州兵哗变洛阳空虚,就带10万大军把洛阳城给围了,并且要求主政官员交出曹操的印带。
曹丕先是找了一个曹植喝醉酒不尊敬朝廷死者的借口,对他进行了贬谪,然后又让自己的其他弟弟们交出兵权,全都乖乖地到自己的封地里头呆着。
最后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卞太后。在这一点上,魏文帝曹丕跟世家大族有着共同利益。
在东汉时期,皇帝为了制衡世家大族,除了用太监之外,外戚也是一个常用的工具。所以在朝堂上,曹丕跟九品中正制的作者陈群演了一出双簧。
魏文帝曹丕真是假惺惺地说:我打算追封太后的父亲和兄弟,大家觉得怎么样?
陈群跳出来说:太后只是个女人,不能够因为她裂土分疆,这是不合法的。
曹丕一听,也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下来,并且把它封藏在金盒里头,作为后代子孙借鉴的祖制。
史记: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
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仍著定制,藏之台阁史记。
敲打制衡
可你千万不要以为曹丕对世家大族就是百依百顺,毫无防范之心。此外他还做了另外两件事,就是冲着世家大族去了。
第一件事,就是让贾诩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贾诩是一个寒门子弟出身,而且还有乱武天下的黑历史。而三公是朝廷最尊崇的官爵,有教化天下的义务,历来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担任。
所以孙权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说曹丕让贾诩做太尉,贻笑天下呀。可实际上,曹丕让出身寒门,智谋冠绝天下的贾诩来当太尉,就是用来恶心世家大族的。
第二件事,就是从河北迁徙10万户人口到河南。这10万户可不是平民老百姓,而是世家大族。河北是曹家的老对手袁绍的根据地。曹操得了天下之后,为了镇压这里的世家大族,甚至不惜把都城从许昌搬到了河北的邺城。
曹丕此举就是釜底抽薪,想要狠狠地削弱一下树大根深的河北大族。此时曹丕已经定都洛阳,把河北士族迁徙过来,又能够很好地震慑住河南这边的士族,互相制衡,岂不乐哉。
为此甚至把反对的夫人甄宓也给弄死了。
史记: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毘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
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
毘曰:“诚以为非也。”
帝曰:“吾不与卿议也。”
曹丕的这手下来,很快就稳住了局面。原先那些一个个想看他笑话的牛鬼蛇神,纷纷把头给缩了回去,曹魏帝国也因此顺利完成了过渡。
-
刘备当初是卖草鞋的 刘备是怎么成就帝王之业的 2024-07-18
-
历史上吕蒙正值壮年却突然离世,真相到底是什么? 2024-03-24
-
袁绍麾下的猛将,有哪些人是死于赵云之手的? 2024-04-19
-
刘备逝世后,蜀汉的政治中心在哪里? 2024-01-05
-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 2024-07-14
-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2024-05-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