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重赟是什么人?他对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
韩重赟与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当年他们在禁军中任职时曾结为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义社十兄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韩重赟是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陈桥兵变、平定李筠与李重进之乱等事件中立下大功,帮助赵匡胤稳固了统治,是北宋的大功臣。为何赵匡胤仅因为一句诬陷,就要杀死立下大功的韩重赟呢一,投靠郭威
韩重赟少时武艺高强,勇猛无敌,因此被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看重,在他手下担任侍卫。广顺元年(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升任韩重赟为左班殿直副都知。
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南侵后周,韩重赟于是随周世宗柴荣前往抵御。周汉两军在高平交战,韩重赟奋勇杀敌,因此获得周世宗赏识,得以升任铁骑指挥使。显德二年(955年),韩重赟随周世宗南征南唐,因为身先士卒,努力登城而负伤。周世宗因此对他更加赞赏,升任他为控鹤军都指挥使、虔州刺史。
二,效力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权,建立北宋。韩重赟因为拥戴赵匡胤有功,于是升任龙捷左厢都校、永州防御使。随后韩重赟参与平定李筠之乱,因功获封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江宁军节度使。接着韩重赟又参与平定李重进之乱,担任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建隆二年(961年),赵匡胤任命韩重赟为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建隆三年(962年),赵匡胤征召京城民众修缮皇宫,还命人绘制洛阳宫殿图,让工匠按图修建。韩重赟于是监督开封与洛阳两地宫殿的修建。乾德三年(965年),黄河于澶州决堤,韩重赟因此率数十万民夫将河堤修好。
乾德三年(966年),仪仗都部署韩重赟随赵匡胤祭祀天地。有人趁机向赵匡胤告密,诬陷韩重赟私下挑选亲兵做他自己的随从。赵匡胤听了很生气,便决定处死韩重赟。宰相赵普于是进谏说:“陛下不会亲自统率亲兵,只会把他们交给合适的人统率。如果韩重赟因为谗言被杀,那就会人人自危,到时谁敢再为陛下统率亲兵呢?”
赵匡胤听了,于是赦免韩重赟死罪,改任他为彰德军节度使。韩重赟得知是赵普救了自己,于是上门道谢,但赵普闭门不见。韩重赟信奉佛教,强迫辖内百姓采伐木料修建佛寺,使得彰德军百姓苦不堪言。
三,大败辽军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北伐北汉,途中路过彰德军节度使辖地。韩重赟因此在王桥顿迎候皇帝,获得召见。赵匡胤对韩重赟说:“辽人知道我亲征的消息,一定会出兵救援。朕料想辽军一定认为镇、定二州没有防备,所以必然会走那条路。现在你率军火速出发,出其不意地伏击辽军,一定能击败他们。”
然后赵匡胤任命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让他领兵出征。韩重赟于是带领宋军趁夜急行,在定州与辽军遭遇。辽军见宋军突然出现,吓得惊慌失措,于是急忙撤军。韩重赟趁机发动进攻,大败辽军,缴获数百匹战马。赵匡胤听了十分高兴,于是重赏韩重赟。开宝七年(974年),韩重赟病逝。
四,赵匡胤要杀韩重赟原因
四年,太祖郊祀,以为仪仗都部署。时有谮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者,太祖怒,欲诛之。赵普谏曰:“亲兵,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太祖纳其言,重赟得不诛……重赟信奉释氏,在安阳六七年,课民采木为寺,郡内苦之。(宋史·卷二百五十)
赵匡胤仅因一句诬陷就要杀韩重赟,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韩重赟是北宋名将,在助赵匡胤登基及平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在军中很有威信。赵匡胤自身就是后周大将,凭借自己的战功与威信而发动陈桥兵变,夺了后周江山,因此对武将十分提防,害怕他们学自己夺位,所以要打压韩重赟。
其次仪仗都部署掌管亲兵,护卫皇帝的安全,十分重要。韩重赟是老将,深得亲兵拥戴,要是一旦来一个黄袍加身,那对赵匡胤来说十分可怕。因此赵匡胤明知韩重赟是被诬陷,但为了打压他而故意选择相信,知道赵普求情才选择将其释放。
最后韩重赟是武将出身,骁勇善战,在建隆元年(960年)平定二李之乱后几乎再未参加过任何战事,只是负责修建皇宫及河堤等事,没能参加北宋消灭十国的战争,可见赵匡胤已经对他不再那么信任。韩重赟在差点被赵匡胤处死后,选择大兴土木,欺压百姓,就是为了避免遭赵匡胤猜忌而选择自污。
-
宋江为什么那么喜欢招安?原因是什么 2024-01-03
-
赵缨络:宋徽宗赵佶第十九女,靖康之变后她是何结局? 2024-06-08
-
韦贤妃多少岁被俘虏?年仅有超过五十岁吗? 2024-08-13
-
李遵顼:西夏第八位皇帝,实行联蒙灭金政策后果如何? 2024-01-23
-
唐介是谁?他被人称为真御史是什么原因? 2024-06-20
-
童贯是太监为什么有胡子 童贯到底是不是真的太监 2024-01-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