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 中文名:刘基(1311年~1375年)
- 别称: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
- 字号:字伯温
- 国籍:大明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
- 出生日期:1311年7月1日(辛亥年)
- 逝世日期:1375年5月16日
-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
- 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元勋,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代表作品:《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等
- 爵位:诚意伯
- 谥号:文成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的文章。
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其旷世神作《烧饼歌》犹如《推背图》,更是神乎其神,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
诸葛亮名不虚传,刘伯温也让人敬仰,他不但文章写得好,位列“明初诗文三大家”,而且他还精通天文学、战法,成为明太祖朱元璋身边最好的谋士。
刘伯温48岁追随朱元璋之后,先后帮助朱元璋剪除了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然而当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戮功臣,而在这风口浪尖上的刘伯温毅然选择了急流勇退,这才勉强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后来,刘伯温弥留之际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直到18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刘伯温的用心良苦,对他敬佩不已。
01
大器晚成,跟着太祖打天下
此魏征之流,已过而特于今,其将来亦已成大器。
这是元朝末年著名作家揭子斯看到刘伯温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刘基,字伯温,1311年7月1日生于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期间,刘伯温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可谓是“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刘伯温深得朱元璋赏识,把他当成左膀右臂,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后再做决定。
朱元璋也时常在朝堂上对刘伯温赞不绝口,而我们知道,朱元璋一般不轻易去夸奖一个人。
朱元璋: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
在朱元璋心目中,刘伯温好比三国的诸葛亮,好比西汉的张良、萧何。能深得朱元璋如此器重,刘伯温确有不凡之处。
按道理说,如此功臣,朱元璋一定会对刘伯温大加封赏,但恰恰相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只封了刘伯温次一等的伯爵,而且俸禄也是众伯爵之中最低的,象我们所熟知的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人,爵位全在刘伯温之上。如李善长,直接当了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另外被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而刘伯温只是被封为诚意伯,年禄二百四十石,不及李善长的十五分之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老朱这么做只为打压让他难以捉摸的刘伯温,因为刘伯温的聪明,让朱元璋感到害怕。
02
远离政界,急流勇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也许是因祸得福吧,朱元璋乐于干“过河拆桥”的事,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哪怕是他们身上揣着“免死金牌”,很多人仍然不得善终,而刘伯温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也算是寿终正寝罢。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例如李善长的死,就因为胡惟庸谋逆,被无辜牵扯,最后李善长虽然拿出免死金牌,可朱元璋还是在免死金牌上耍了一个心眼,原来朱元璋早在金牌的后面刻了一行小字:“除谋反大逆”。最终李善长因“谋反”大罪,一家70多口人惨遭灭门。朱元璋通过“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屠杀功臣及无辜百姓共计10余万人。
刘伯温明白“兔死狗烹”这个道理,他更了解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如果一直跟着朱元璋,最后肯定会不得善终。如何脱身呢,刘伯温想到了一个人——马皇后。
朱元璋虽然白手起家,但他离不开身边的一帮能臣,也离不开马皇后的干爹郭子兴的提携和资助。马皇后和朱元璋是患难夫妻,两人风雨与共,经历了生死和劫难,老朱能顺利坐上皇帝的位子,离不开马皇后的背后支持,虽然到最后老朱身边女人众多,但他仍然将结发妻封为皇后,对其敬重有加。
相对于朱元璋的“残忍狠毒”,马皇后却是“宅心仁厚”,眼看众功臣被屠杀,她也是心急如焚,而特别是当得知朱元璋准备对刘伯温下黑手时,马皇后为了救刘伯温,于是派人赐予了刘伯温一件礼物。
刘伯温打开马皇后送来的礼物,里面除了两枚枣子和一个梨之外,再无他物。外人也许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刘伯温一眼参透。其实马皇后的意思是:“早早离”。为了保住性命,马皇后劝刘伯温早点离开皇宫。
最后,刘伯温以身体有羌为由,告老还乡了。因此,他暂时躲过了朱元璋的屠龙刀。
03
弥留之际,不忘献上一记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刘伯温在关键时刻选择急流勇退解甲归田,他不是一个没有责任和担当的臣子,也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鼠辈,相反,他时时刻刻心系百姓,为国操心。虽然他已选择归隐,但同在朝野的一些政客,却始终对这位敌手感到不安。
同在朝堂时,胡惟庸与刘伯温素来不合,最后在胡惟庸的谗言下,朱元璋又把刘伯温召回京城。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生病在家,朱元璋派胡惟庸前往探视,还给他送了补药。只是刘伯温吃过补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日益严重,不久之后病逝。
弥留之际,刘伯温让儿子刘琏从书房里拿出一本书,并让他再把一筐鱼交给朱元璋,随后含笑而逝。
先说这本书。据史料记载,刘伯温去世之前送给朱元璋的书就是《郁离子》。这本《郁离子》是刘伯温毕生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心得,而书中夹着几页《百战奇谋》。其实《百战奇谋》朱元璋早有耳闻,倒是《郁离子》这本书朱元璋倒不曾听说,所以老朱对这本书也不感兴趣,便随手扔在一旁。
再说这筐鱼,刘伯温为何要在临死之前送一筐鱼给朱元璋呢,而且鱼送去之后,已经成了死鱼,这不是对朱元璋大不敬吗?虽然朱元璋一时不了解,但18年后,他终于恍然大悟,不由得惭愧不已,转而对刘伯温敬佩有加。
原来,刘伯温赠书的意思就是,朱元璋赢了天下输了民心;送一筐死鱼给朱元璋,寓意是京城空间太小,如果立了太子,务必把其他皇子都调离京城,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骨肉相残,以致于后宫永无宁日,那样就会危及大明江山。
69岁的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标去世时,终于明白了刘伯温的初心。“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句话确实很中肯,老朱后悔莫及,但已于事无补。
-
朱厚照身边美女如云,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子嗣? 2024-06-06
-
朱棣出了一个上联大臣对不上,一个六岁小孩对出来了 2024-01-23
-
明朝明明是被李自成推翻的 为什么还说明朝是被清朝所灭的 2024-04-01
-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2024-05-10
-
沈万三是如何经商的?有什么赚钱口诀? 2024-07-04
-
一场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允炆是逃出去了还是死在大火之中 2024-04-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