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最惨公主,先后服侍爷孙2人最后结局如何?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一般来说,和亲是政治联姻,多是出于某种目的,由统治中原的帝王,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缔结。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较弱,送嫁公主以及陪嫁大量钱物,以求短暂的和平,比如说汉代初年,高祖败于匈奴,被困白登,使计脱困后改变策略,开始有了和亲。另一种是以联姻的方式表达看重和安抚附属国,比如清朝的那些抚蒙的格格。还有一种情况则是通过姻亲的关系与同盟国联合,用以加深邦交共同抗击敌国,例如我们今天要讲的两位主角。
其中一位就是细君,她并非皇女,而是宗室贵女,父亲是汉武帝的侄子,袭爵成为江都王的刘建。但由于淫乱暴虐,企图叛逆而被皇帝问罪,最终自尽而亡。他死后,细君虽因年幼未加处置,但也被软禁了起来,不过毕竟是帝王的侄孙女,除了没有自由,一应待遇也不算很差。
等到乌孙国主上表愿意与汉朝结为姻亲,武帝与朝臣商议同意之后。细君被封做公主,远嫁乌孙。这时候的她是很不愿意的,因自己年方20未到,除了嫌弃对方年老之外,自幼接受贵女礼仪的她,也不愿意远嫁蛮夷之地。但她的身份不容她有任何异议,无奈之下只能奉旨远嫁。
嫁去之后,虽然因语言不通,饮食差异巨大,她的心中一直很是苦闷。但自小的修养与所学,让她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她仍然尽己所能地做自己该做的。很快的,丈夫去世,按照当地风俗,她需要再嫁新王。这个新的王上在她看来是孙子辈的,与她自幼接触的人伦礼教大为相悖,即使如此她也还是在汉武帝,联合乌孙抗击匈奴的劝说下,接受了安排。最终,一直悲愁思乡,无法融入的她,短短五年,就带着满满无奈、不甘和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在她死后,为了巩固两国关系,解忧很快登场。作为本文的又一主角,她与细君一样,都有一个谋逆被杀的长辈,也先后作为逆臣之女,被封为公主,并且和亲乌孙,但又与她大不相同的,是性格和心态。据记载,解忧容貌不凡、才华不俗,而且心性坚定,为人坚强大气。
到达乌孙之后,她不但面临着初到异乡人生地不熟的困境,也面临着王宫内的勾心斗角。这个时候,她与细君的不同就显出极大的优势。不但是极力克服种种不适应,还积极参与乌孙国内的政事,致力于经济发展和两国邦交,更是在与匈奴的大战中立下大功,对于战争的胜利贡献极多。
此后,遵照当地风俗,除了第一任丈夫,她又先后嫁了两次,并为后两位丈夫诞下许多子女。三嫁的时候,因为丈夫为人残暴,倒行逆施,公主曾定计除掉他,但失败了。为了维持关系,免于战事,乌孙在各种情况的作用下,终于一分为二。但,她的那些孩子个个优秀多才,为乌孙立下不少功劳。甚至长子还在乌孙分裂之后担任了大昆弥,但不幸早逝,继任的孙子为人软弱,导致人心大多转向了小昆弥。后来,深感对朝局没有更多影响力的公主,以年老思乡为由上书请求返回长安,帝允之。终于,在异国他乡近50年,为大汉奉献良多的她,终于于公元前51年回到长安,两年后过世,或许还带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和亲,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两位的结局大不相同。我们不是说细君不够好,她的付出历史在见证,后人也在铭记。我们理解她的悲苦,却也惋惜她的早逝。若是变换下心态,若是拥有更加坚强的心性,她或许过得不会那么苦闷,也不会早早离开人世……
-
华佗身世之谜:华佗来自哪里 2023-12-23
-
汉武帝登基时年龄还不大,他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2023-12-26
-
王莽有多少子女?他们的结局如何? 2023-12-30
-
他是西汉著名将领,揭秘陈汤攻灭郅支单于的过程 2023-12-27
-
刘秀对上王莽谁更厉害?为何说刘秀是位面之子? 2023-12-30
-
韩信功成名就后如何对待胯下之辱的仇人? 2023-12-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