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后蜀汉就灭亡了 刘禅的余生又是怎么度过的
- 本名:刘禅
- 别称:刘禅
- 字号:公嗣;升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时间:207年
- 去世时间:271年
- 主要成就:发展经济,与民生息,后自摄国事
- 职业:皇帝→安乐公
- 谥号:思公(晋)、孝怀皇帝(汉赵)
- 庙号:仁宗(汉赵)
- 年号: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 在位:42年
- 享年:65岁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人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刘禅字公嗣,蜀汉第二任皇帝,也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任皇帝。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为托孤辅政大臣,基本上垄断了军政大权,而刘禅本人更是听从刘备的安排,事事都听诸葛亮的,一者诸葛亮劳苦功高,位极人臣,二者诸葛亮在蜀汉有极其高的威望,最主要是,诸葛亮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就这样,刘禅对于诸葛亮只能唯命是从,就连身边的人,也有由诸葛亮精挑细选,而每次北伐,刘禅也积极响应,因此有诸葛亮在刘禅并没有太大的自由。
诸葛亮死后,由于刘禅听信谗言,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日益颓废。再加上姜维九伐中原,虽胜多败少,但劳民伤财,蜀汉后期国力被掏空,基本没做能征善战之人。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其中邓艾偷渡阴平,攻克绵竹,兵临成都刘禅猝不及防,投降曹魏,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后,又是怎样度过余生的,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因蜀中产生变故,钟会意图谋反,刘禅被司马昭押解回洛阳。刘禅投降后,司马昭为了蜀汉局势的稳定,并没有及时把刘禅收押,而是想借助刘禅在汉中的威望,震慑各部落军队以及蜀汉的人员,这样可以更好的维护蜀汉稳定。然而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姜维对蜀汉一直没有死心,一心想着复国,并且告诉刘禅暂且隐忍时日,不久就可以复国。而姜维更是假意投靠钟会,利用钟会邓艾都想争夺功劳,挑拨二人的矛盾,并将邓艾除去。这样钟会便在蜀汉一人独大,而司马昭对钟会有心存疑虑,因此率军进驻长安。而姜维却告诉钟会,司马昭此举世怀疑钟会,声称主上疑虑,臣下也会不久将死。钟会觉得姜维说的有道理,因此决心谋反。然而却不幸走漏了消息,钟会和姜维都死于乱军之中。
成都发生叛乱,司马昭更觉得刘禅在蜀中会有诸多不便,那些想着为蜀汉复国的人会贼心不死。因此司马昭派人将刘禅以及蜀汉重要官员,押解回洛阳,这样刘禅就被严加看管,再没有反身的余地。
其次刘禅在洛阳受到严密的监视,活动范围狭小,虽被封为安乐公,却始终只能深居简出。刘禅被押解回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公,而蜀汉太子也被封为奉车督尉,蜀中大小官员也都被封赏。司马昭也没有杀刘禅,对于刘禅日常生活的供,司马昭也不曾少给,刘禅也算是锦衣玉食,美人相伴,虽然不像蜀中自由,却也生活自在,可以歌舞升平。而刘禅更是善于做人,凡事小心翼翼,遇人更是谦卑,对司马昭更是唯唯诺诺。司马昭见刘禅也是个胸无大志之人,为人还算诚实,最为关键的是,刘禅手下曾多次想复国,均被刘禅拒绝,司马昭才对刘禅放心,没有杀害他。
再次司马昭怀疑刘禅,刘禅却说乐不思蜀,司马昭最终没杀刘禅。刘禅在蜀汉虽然为人中肯,唯唯诺诺,但他毕竟是蜀汉皇帝,司马昭年事已高,因惧怕死后刘禅再次谋反,因此司马昭经常派人去试探刘禅。一日司马昭确实对刘禅放心不下,因此宴请百官,当然主要还是试探一下刘禅的忠心。宴会之上,司马昭故意让人跳蜀舞,蜀中的官员看到后,都泪流满面,唯独刘禅不动声色。司马昭见刘禅没反应,便询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见司马昭在问自己,便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刘禅身边的部下欲正却劝说刘禅,下次司马公再问是否思蜀,你就回答:亲人坟墓远在蜀地,无一日不想念。司马昭见刘禅与他人在嘀咕,便再次询问:安乐公当真不思蜀?刘禅便把欲正交给他的话,原封不动的跟司马昭说了。司马昭听后,觉得有些怪异,便询问刘禅:此话好像不是安乐公所能说出,可是他人所教。刘禅大惊失色道:公何以得知,正是他人所教。司马昭听后大笑不止,百官无不大小,司马昭对身边的人说:安乐公如此中肯,我无忧矣。于是司马昭决心不杀刘禅。
就这样刘禅在洛阳平安的度过了余生,也算是富贵终生了吧。泰始七年(271念),刘禅逝世,晋朝追谥他为思公。
-
曹操的真实姓氏为何会成为历史谜团 2023-12-23
-
曹操为什么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相是什么 2023-12-31
-
曹操的夫人是谁曹操有多少儿女 曹操最后怎么死的 2023-12-15
-
魏延墓前真的跪着诸葛亮吗 诸葛亮为什么会跪拜在此 2023-12-28
-
汉献帝为什么不直接杀掉曹操 不是不想而是错失了机会 2024-01-01
-
汉中之战结束后 刘备这边到底损失哪些武将 2023-12-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