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后他的孩子是什么下场?
- 中文名:周瑜(175年-210年)
- 别 称:周郎,周公瑾
- 字 号:字公瑾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
- 出生日期:公元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0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
- 爵位: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
- 追 尊平虏伯(北宋)典 故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东汉末年名将, 算是世家子弟。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并非如《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小肚鸡肠。周瑜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六郡,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江陵之战逼走曹仁,绝对算得上一代英才,只可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就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逝。
据史书记载,周瑜死后留下两子一女,孙权对待他们怎么样,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女儿周彻,嫁给太子孙登
公元210年,周瑜英年早逝,其遗孤都得到孙权厚遇。周彻出身庐江周氏,周瑜独女,相传其生母为东吴美女小乔,因嫁孙登为太子妃,故称周妃。我们都知道,孙权对于太子孙登是非常看重和喜爱的,所以孙权选择周瑜的女儿作为自己的儿媳妇,可见他对周瑜的怀念和看重。
《程秉传》里详细记述了周彻与孙登之间的婚礼。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孙权为时年十七岁的王太子孙登聘娶她为王太子妃。太常程秉负责主持婚礼,在吴郡迎接周妃,一起乘大船顺江而上到武昌。孙权对这次婚礼很重视,也亲临程秉的船上,极为优待礼遇。
到武昌以后,程秉从容告诫孙登说:“婚姻是人伦的开始,王教的基础,所以古代的贤君都非常重视婚姻大事,带头守礼,让全天下人学习。因此《诗》把《周南》中的《关雎》放在第一篇。我希望您婚后也能继续按礼仪办事,要像《周南》所吟咏的那样:‘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那么道德风化就能盛行于社会上层,下层老百姓也会赞不绝口。”
孙登笑着回答说:“我一定顺应好的,避开恶行,完全按您的教诲去做 。”可惜的是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孙登生有三子:孙璠、孙英、孙希,他们的生母是何人史书未曾记载。至于周妃是在太子去世之前就已先故去还是在此之后尚存,也不得而知。
周循是周瑜长子,很有周瑜的遗风(有瑜风),被孙权厚爱。黄武年间,孙权为太子孙登聘娶周瑜之女为太子妃,又将孙鲁班嫁于周循,并拜周循为骑都尉。孙鲁班是孙权和步练师的长女,由于孙权非常宠爱步练师,所以对于孙鲁班也是疼爱有加。
孙权舍得把宝贝女儿孙鲁班嫁给周循,一方面说明周循的确有乃父之风,非常优秀;另一方面也说明孙权没有忘记周瑜的功业,厚待周瑜的子女。孙鲁班后来又嫁给卫将军全琮,在孙权晚年推波助澜调拔离间,在南鲁党争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祸乱东吴朝廷十几年。
次子周胤,烂泥扶不上墙
由于周循早卒,孙权又任命周胤为兴业都尉,又将宗室女嫁于他,领亲兵一千。周胤驻守公安时,因父亲的缘故受到孙权喜爱夸赞。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追录功臣。因周循已过世,于是封其弟周胤为都乡侯。
周胤在功臣后代里爵位最高,然而却仗着父亲功劳居功自傲沉湎于酒色,放纵无度,后来因犯罪而被免官为民,并迁徙到庐陵郡。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联名上疏说请求看在其父周瑜的份上原谅周胤的过错(为胤归诉,乞匄馀罪,还兵复爵)。
孙权回复他们说,自己当初正是因为深深感念和周瑜的感情,加上周循早卒,才给了周胤领兵、封侯拜将的待遇,但周胤却目无法纪、荒淫恣睢、屡教不改。自己准备再让他吃点苦头再恢复他的官职爵位,这时朱然和全琮也上奏替周胤说情,于是孙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然而正当这时,周胤却病死了。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时,曾感叹“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说明他是非常感念周瑜为孙氏在江东立国所贡献的功劳。因此,对于周瑜的两子一女,孙权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为最喜欢的儿子迎娶周彻,把最喜欢的女儿嫁给周循,周循死后让周胤继续享受周瑜的封爵。只可惜周胤烂泥扶不上墙,没有继承发扬周瑜的英才盖世!
-
在易学方面,虞翻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2024-08-16
-
蜀汉官二代比不上曹魏集团 他们为何如此糟糕 2024-05-23
-
历史上孙权为何会错过一统三国的机会? 2024-07-28
-
关羽如果和马超公平交手的话 最后取胜的人是谁 2024-06-13
-
诸葛亮是怎么为蜀汉亡国埋下伏笔的?他做了什么 2024-01-21
-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2024-05-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