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 中文名:朱允炆(公元1377年~?)
- 别称:建文帝、明惠宗、明惠帝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京师(今南京)
- 出生日期: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
- 逝世日期:不详
- 主要成就:建文新政平定叛乱、改革法制实行削藩
- 在位时间: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
- 庙号:惠宗
- 谥号:让皇帝、惠皇帝
- 年号:建文
- 前任:朱元璋(明太祖)
- 继任:朱棣(明成祖)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最终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顺利登基。在朱允炆登基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最后朱棣开始刷领造反。这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时间,朱棣攻下南京,成为了皇帝。其实,很多人都想知道,当时的藩王并不止朱棣一个,朱棣造反的时候这些藩王在做什么为何不反对,或者趁机当皇帝呢?
首先其藩王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生生了四个儿子,也就是朱元璋年纪最长的四个儿子。长子朱标早逝,二儿子和三儿子在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去世了,之后只剩下朱棣了。也就会说嫡子里面只有朱棣是最有资格了,而且朱棣当时也是年纪最大的皇子,也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这就是其他藩王不当皇帝的原因,毕竟都是庶出,资格不够。
其次,朱元璋虽然把儿子都分封为王,但这些王的实力并不相同。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就是燕王朱棣。因为朱棣镇守北京,这个地方是之前元朝的首都,和蒙古接壤,常年战争。所以朱棣的实力最强,而且朱棣最为能征善战。除了朱棣,其次就是宁王朱权。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不过朱权后来之所以加入朱棣造反是因为被逼的,而且朱棣允诺他事成之后平分天下。其他的藩王实力远远不能和这两个相比,如果想当皇帝的话实力不允许。
再者就是朱棣造反的时候,其他藩王都是支持的。这些藩王并不反对朱棣称帝,反而是反对朱允炆。因为朱允炆刚上台的时候就开始削藩。周王、齐王、代王、湘王都被废为庶人了,其他藩王都担心害怕。所以当朱棣造反的时候这些藩王肯定支持。至少朱棣是反对朱允炆削藩的,他称帝之后肯定没有理由削藩了,这些王爷也可以自保了。所以这些王爷都在背后支持朱棣。
最后就是朱棣选择造反的口号。朱棣造反的口号是清君侧,而且说自己有太祖皇帝的遗诏。先不管这些真假,至少在道德上是站得住脚的,这样其他藩王就没有理由反对自己的。而且朱元璋生前就说过,如果朝中有奸臣的话,藩王可以进行清君侧的。这样一来,朱棣的行为更是合法合理了。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朱棣当时造反确实是被逼的。不过他造反之所以能成功不仅因为建文帝指挥失误,还有就是这是朱家内部的事情,所以其他人也懒得反对。再说建文帝得罪了所有的藩王,这些藩王肯定选择支持朱棣。
-
张士诚是谁?张士诚生平简介 2024-08-04
-
朱元璋的画像到底哪一个是真的?为何有这么多张脸? 2024-02-10
-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2024-08-26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 2024-04-26
-
朱棣配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吗 朱棣都有什么成就 2024-04-17
-
作为朱元璋最为疼爱的儿子,朱标死后的待遇如何? 2024-03-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