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 中文名:陈武(178年~215年)
- 别 名:陈子烈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庐江郡松滋县
- 出生日期:178年
- 逝世日期:215年
- 职 业:偏将军
- 主要成就:随孙策平定江东 阵亡战役 合肥之战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的武将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江表十二虎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今天我们聊聊十二虎臣中唯二战死沙场的两位(其他人基本都是病逝或正常死亡),陈武成了张辽的背景板,董袭抗曹操而死。
陈武——所向无前的庐江狠人,却遇到了张辽
陈武,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人。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在寿春时 ,陈武前往递帖求见,当时十八岁,身长七尺七寸,于是跟随孙策东渡长江,征战有功,被任为别部司马。
庐江地区一直有着躁劲、果决、恶斗、视死如归的旧风。东汉末年,庐江郡的军队横行于江、淮之间,使孙策感到非常苦恼。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庐江太守刘勋进攻上缭,孙策趁虚而入夺取庐江 。于是,孙策得到了很多庐江人,选择其中的精锐,由陈武来统率他们。这支队伍每逢作战,都所向无前(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江东,陈武转任督领五校。他仁慈宽厚乐于施舍,他的同乡和远方客来者很多人都依附他。他特别得到孙权的厚待,孙权几次前往他家。后来,陈武因为累建功勋,右迁至偏将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陈武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在东吴军队包围合肥之后 ,魏将张辽率领800人从城中出战,发动突袭。东吴众将领都没有防备,吴将宋谦、徐盛皆被击溃而败走,陈武奋力迎战,不幸战死。陈武的遗体被运回了江南,孙权哀痛陈武之死,参加他的葬礼亲自哭吊,并令陈武的爱妾殉葬。
董袭——武力过人,志节慷慨的猛将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据史书记载董袭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董袭在高迁亭迎接他,孙策一见他便认为他很壮伟,就让他在自己属下管理贼盗的部门做事。当时山阴惯盗黄龙罗、周勃纠集党众几千人,孙策亲自出兵征讨,董袭亲手砍下黄龙罗、周勃的脑袋,返回后被任为别部司马。
后跟随孙策进击皖县,又征讨刘勋于寻阳,讨伐黄祖于江夏。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不治身亡。其弟孙权登位,但孙权年少,孙权之母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董袭等人,问江东有否保障,询间江东能否保得住。
董袭回答说:“江东地理形势,有山川险阻可以凭固,而讨逆将军为贤明的州牧,对百姓有过恩德。讨虏将军承袭基业,上下齐心听令效力,张昭秉政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作为爪牙,这正是据有地利、人和的时候,绝无什么可忧虑的!”大家都认为他的话语气势雄壮(众皆壮其言)。
后来鄱阳郡贼寇彭虎等有几万人,董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分兵讨伐。董袭所到之处贼兵皆败,彭虎等一望见他的旌旗,便四散逃走,十天之内全部平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西讨黄祖,黄祖用两条蒙冲巨舰横截河面扼守沔口,用棕榈大缆拴住大石墩来固定战舰,舰上放置千名兵士,用弓弩交错射击,飞箭如雨,东吴军队不得前进。
董袭与凌统各率敢死士一百名,每人身披两层铠甲,乘坐大船,突进黄祖的艨艟巨舰之。董袭亲手用刀砍断两根大缆,黄祖的巨舰于是随流横移开去,孙权大军才得以继续挺进。黄祖只得打开城门逃走,吴兵追上并杀死他。次日大开庆功宴会,孙权举杯对董袭说:“今日宴会,归于你断缆之功!”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
曹操南征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迎战,率五楼船前住濡须口。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但董袭大怒说:“我受孙将军的重任,在备敌人,怎能委身而去,谁再说要逃走便立斩!”当夜船沉,董袭淹死。孙权换上丧服参加葬礼,对他的家属供应十分丰厚。
谢承《后汉书》称董袭“志节慷慨,武毅英烈”,陈武为了保护孙权而被张辽阵斩,成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背景板。尽管如此,这两位猛将卫主身死,可以算是慷慨壮烈的国士了!
-
三国时期纪灵的实力怎么样?与吕布相比如何? 2024-07-17
-
三国时期关羽是如何对待吕布的?态度如何? 2024-06-05
-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上关羽丢失荆州是大意吗 2024-07-16
-
夏侯渊最后被黄忠所杀,是什么原因? 2024-05-28
-
刘备最厉害的15位大将 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战绩 2024-07-09
-
曹操不惜南下发起战争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为了二乔吗 2024-02-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