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为何张郃成了名将,高览则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事实上,之所以张郃成为了名将,而高览则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些原因,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张郃与高览
袁绍手下,有四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号为河北四庭柱,他们便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四人。其中的高览,甚至比张郃更加厉害!
官渡之战中,曹操吵架没吵过袁绍,便命令手下猛将张辽上阵单挑。袁绍也派出猛将张郃对阵,最终两人交手五十回合后不分胜负。见张辽迟迟无法占据上风,于是许褚也冲了上去,袁绍阵营一看曹营的人不讲规矩,要以二打一,也冲上去和许褚对战,而冲上去的这个猛将便是高览。原文中并没有交代高览和许褚的对战结果,但从曹操的反应来看,许褚是肯定没有占据上风的!
原文:许褚挥刀纵马,直出助战。高览挺枪接住。四员将捉对儿厮杀。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军,齐冲彼阵。
张辽、许褚与张郃、高览正在捉对厮杀,结果曹操却命令手下齐冲彼阵,很明显张辽和许褚并没有占据上风,也就是说高览的战斗力是不输于许褚的,至少许褚在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击败高览,要不然曹操没必急着让手下一起上!而在穰山之战中,许褚和赵云有过交手,两人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之后赵云又三十回合击败了张郃,很明显,许褚的战斗力比张郃更强!也就是说,高览能和许褚打个不分上下,而许褚又比张郃更强,高览肯定比张郃更厉害!
那么问题来了,高览的武功比张郃更加厉害,按道理来说,他和张郃一同投靠曹操,他应该比张郃混得更好,但结果却是张郃混成了天下名将,而高览则变成了默默无闻的路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三个原因,将非常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一、张郃比较会看形势,不会逆势而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叫做“站在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提醒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顺势而为,尽量不要去逆天行事!张郃的行为,恰恰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官渡之战中,张郃一开始对袁绍非常忠诚,因为袁绍集团始终占据着上风!无论从兵力还是从后勤来对比,袁绍集团始终强于曹操集团,所有张郃一直在为袁绍卖力,压根儿没想过投降曹操。当听说曹操率军进攻乌巢粮仓时,张郃还力劝袁绍,一定要增兵乌巢,守住袁军的粮仓。遗憾的是,袁绍并没有听从张郃的建议,反而命令张郃去进攻曹操大营,最终曹营没有攻下,乌巢粮仓到是被烧得一干二净。这一下,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的胜负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张郃乃是一个久经战阵的名将,他完全明白粮草对一支大军的重要性,所有当他发现乌巢粮仓被烧毁后,他立马选择了投降曹操!很多人看不惯张郃的这种投降派行为,认为这是可耻的,但张郃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顺势而为,千万不要逆天行事,个人的力量,很难和大势抗衡!一开始的时候,袁绍集团占据上风,张郃自然要为袁绍尽忠,但现在形势逆转,曹操集团占据了上风,若此时张郃还是选择效忠袁绍,那么等待他的命运,不过是随风而逝,所有张郃机智的选择了投降曹操,再次站在了胜利的一方!
正是靠着这种顺势而为的选择,张郃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最终成为了闻名天下的猛将!穰山之战中,张郃负责阻击刘备,结果被赵云三十回合击败,按照普通人的做法,估计会选择硬刚到底,但是张郃却机智地选择了撤退,不和大势对抗,最终成功的捡回了一条命。而且之后张郃还凭借着地理优势,成功地困住了刘备和赵云。当关羽张飞率领援军前来时,张郃又一次选择撤退,而不是死守,最终成功躲过一劫!
长坂坡之战中,赵云怀抱阿斗逃跑,正好碰到了张郃。赵云不敢恋战,转身逃跑,结果掉进了陷坑,正当张郃跑过去准备收割时,坑中突然冒出一道红光,赵云直接一跃而起。这个时候,张郃又一次发挥了他擅长观察形势的本事,停止了对赵云的追击,否则他很有可能成为赵云的枪下亡魂!
汉水之战,张郃与徐晃一同围困黄忠,赵云听闻消息后前来相助。面对不要命的赵云,张郃又一次选择了退却,并没有出手拦截赵云,很多人认为,张郃此举太过窝囊,殊不知,这正是张郃的聪明之处,面对暴怒的赵云,张郃与徐晃练手,就一定是他的对手吗?
总的说来,张郃这个人非常擅长观察形势,从不逆势而为,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选择,所以他才能面对绝境屡次脱险,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将!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可以向张郃学习,学会观察形势,顺势而为,不要以自己单薄的身子去抗衡大势,否则怎么挂的都不知道!只有顺势而为,站在风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会越来越好!
二、张郃任劳任怨,熬死了比他优秀的那些人才
在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聪明、比我们厉害的人比比皆是,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个道理,千万不要太过高看自己!张郃正是认清了这个道理,选择了一直苦熬,最终才熬出了头!
在三国演义中,张郃的军事能力算不上最强,个人武力也算不上最强,然而最终他却成为了一代名将,令蜀汉众人颇为忌惮,为何?不就是因为他任劳任怨,愿意苦熬下去吗?
吕布战力,天下第一,然而过刚易折,最终死于白门楼下。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令天下震惊,然而脾气高傲,看不清任何人,最终被曹操和孙权联合绞杀。张飞无论是武功还是军事能力,都足以吊打大部分人,然而最终却被自己的属下袭杀于营帐之中……这些天下闻名的战将,虽然实力超群,但他们都终将离世,而当这些猛人都去世后,世界便属于张郃这种猛将了!
曹操用将,比较信任本家之人,这就是为何每次曹军出兵,统帅基本都是夏侯家和曹家之人,很少会有异姓统帅!难不成张辽张郃这些人的军事素养比不过夏侯渊夏侯惇等人?怎么可能!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是曹家人而已!不过在张郃看来,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熬下去,就一定有机会。等到曹家人的有能之才都去世了,张郃就能够闪亮登场!
古代有这么一句俗语,叫做富不过三代,这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第一代人因为艰苦奋斗,所以能够保持富贵,第二代人知道第一代人的不容易,虽然已经滋生出了奢靡的作风,但还能够稳住家门。到了第三代,形势就会完全不同,这一代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没有经历过风雨,根本无法担当大任,最终家族便会从他这里开始衰败!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所以面对问题,面对不公时,我们完全不必丧气,我们可以向张郃学习,不断的打磨自己,不断的熬下去,争取多活几年,机会一定会到来!即便机会不来,也可以在他们的坟前去喝酒,别有一番风味!
三、高览急于表现,急于证明自己
生活和工作都是一个长期行为,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不要急于表现,急于证明自己!高览之所以会默默无闻,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
穰山之战中,高览和张郃负责伏击刘备,为了抓住刘备,获得首功,高览选择埋伏在前面,并成功地拦住了刘备。然而正当高览想要拿下刘备时,赵云却冲了出来,将其一回合秒杀,令众人大惊。就这样,堪比许褚的高览,竟稀里糊涂地死在了赵云的偷袭之下,彻底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高览不急于表现,不急于立功证明自己,他怎么可能会遭到赵云的突袭?刘备这种主公的身边,怎么可能没有一两个顶级高手?若高览像张郃一样,居于后方,和赵云硬碰硬,以他的实力,估计赵云短时间内是很难击败他的吧?所以说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没必要操之过急,要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当我们自己做得足够好时,一切都会变好!
结语
总的来说,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之所以张郃成了名将,而高览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张郃比较会看形势,懂得顺势而为;二、张郃任劳任怨,熬死了那些比他更优秀的人才;三、高览行事操之过急,最终遭遇大祸!
事实上,细品高览和张郃的经历后,我们应该能明白不少的道理,也希望这些道理能够帮助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
杨秋是谁?他为何会投降曹操? 2024-06-14
-
刘备常年打败仗又没有地盘 曹操为何还如此看得起刘备 2024-07-14
-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2024-05-23
-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2024-05-10
-
邓艾是灭蜀功臣最后却被杀,他做错了什么? 2024-03-17
-
三国时期张郃与曹洪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2024-06-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