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是乾隆后宫里非常特殊的一个妃子。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庆贵妃陆氏的出身,在《清史稿》中并没有记载,只是说她是陆士隆之女。
陆士隆是汉人,也并不是权高位重的官员,因此,陆氏坐定了是汉女出身。
根据满清后宫祖制,皇帝的嫔妃必须从满洲八旗显贵中择选。因此汉女想在后宫占一席之地,是极为困难的。
然而,既没有显赫出身,又无子嗣的陆氏,为什么却能打破这一定律。她不但生前一再得到晋升,死后也极尽哀荣。她去世后,不仅乾隆为她辍朝五日,嘉庆即位后,还追封她为庆恭皇贵妃。那么,她凭什么得到这一切呢?
清朝的嫔妃想要得到晋升,一般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出身是否显贵?二是容貌是否出众?三是有没有育嗣之功?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身在后宫的陆氏,显然不具备这些硬性条件。
据史料记载,陆氏不过是江南普通人家的女子,早年曾做过戏子,后来跟随戏班给乾隆献戏,被乾隆相中,因此留在了宫中,并被封为陆常在。不久后,又被封为陆贵人。
这么短时间内便两次得到晋封,看来是很得乾隆宠爱的。
不过,当时最得乾隆宠爱的是令妃、舒妃等人。她一个小小的常在贵人,很快就被乾隆遗忘在了脑后。
好在陆氏虽位低人卑,但她并不自怨自艾,知礼守本分的她从不树敌,与出身于汉军旗的令妃更是关系融洽。
不光如此,陆氏侍奉乾隆的生母崇庆皇太后很是尽心,因此颇得崇庆皇太后的欢心。
崇庆太后虽说是乾隆生母,但在雍正在位时并不受宠爱,自然很同情一样不受皇帝宠爱的陆氏。所以,她经常在乾隆面前替陆氏美言,乾隆对崇庆皇太后一向孝顺有加,自然对陆氏也不能轻视了。
乾隆十六年,崇庆皇太后下谕,乾隆将陆氏册封为庆嫔,陆氏终于成为一宫之主。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崇庆皇太后乘辇同行。乾隆知道陆氏得崇庆皇太后喜欢,于是命陆氏与之前往。
乾隆二十四年,对陆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
这年,和她关系亲密的令妃,诞下了皇十五子永琰。
令妃母以子贵被晋封为令贵妃,在崇庆皇太后和令妃的美言下,陆氏再次得封庆妃,进一步巩固了地位。
更让陆氏高兴的是,一直没有子嗣的她,得到了养育永琰的资格。
本来,令贵妃是完全有资格抚养永琰的。不过,在清朝后宫中,向来皇子出生后,都会交于其他妃以上位份的妃子代为抚养,所以正得宠爱的令妃一方面为取悦乾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永琰,于是在她的建议下,乾隆出于信任,把永琰交给陆氏抚养。
这份荣宠,让陆氏极为高兴。再加上她本就没有子嗣,在抚养永琰一事上自然极为尽责。
于永琰而言,陆氏虽是养母。但由于她舐犊情深,倍受呵护的永琰,自然对她感激。
此后,乾隆二十七年和乾隆三十年,好人缘的陆氏,两次都得以随乾隆再下江南。她能有这个殊荣,一方面必须感谢崇庆皇太后和令妃的美言,另一方面也是得她养育的永琰颇为乖巧,让乾隆非常满意,念她有功的原因。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再次遵崇庆皇太后的谕旨,将她封为了庆贵妃。
此时,皇后钮祜禄氏早已因断发被废,而盛宠不衰的令贵妃,也已被册封为皇贵妃,成为统摄后宫的实权人物。
陆氏在晋封贵妃后,地位尊贵仅次于令皇贵妃,无儿无女又不得乾隆宠爱,能得到这样的尊贵,身为汉女的陆氏已经十分不简单了。
可惜,陆氏在成为庆贵妃后,仅过了6年便因病去世了。
陆氏去世后,乾隆以贵妃之礼厚葬,考虑到她一生无儿无女,命皇子与公主为其穿孝,并辍朝五日以示哀悼。
嘉庆四年,88岁的太上皇乾隆带着对权位的不舍去世了。
已经在位4年的永琰终于得到了亲政的机会。
据《清仁宗实录》记载,永琰在亲政后,先追封生母令妃为孝仪纯皇后,同时又将“与生母无异”的陆氏追封为庆恭皇贵妃,并对她的侄子陆松龄多有封赏,官至给骑都尉。
-
康熙的儿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是雍正上位 2024-05-03
-
和珅作为贪官到底有多富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2024-09-28
-
和珅为什么不早点巴结嘉庆呢? 2024-04-17
-
刘墉作为清朝有名的大臣 刘墉为何始终进不了军机处 2024-06-02
-
康熙的九个公主七个被远嫁 剩下的两个人是谁 2024-04-06
-
康熙为何要囚禁胤禔?惠妃之后做了什么事情? 2024-03-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