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礼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逼死杨贵妃?
杨玉环之死是古代男权和权力环境下的悲剧。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要评选唐玄宗一生中最忠诚的人,莫过于陈玄礼和高力士了。高力士我们今天暂且不谈,我们来聊聊陈玄礼。
说陈玄礼是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最忠诚的人之一,这句话毫不夸张,有以下一些证据。
其一,陈玄礼帮助唐玄宗谋得江山。在李隆基还不是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陈玄礼就已经跟随李隆基了。正是在陈玄礼的帮助下,李隆基得以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太后和安乐公主。把李隆基的爹唐睿宗扶上皇位,为李隆基将来顺理成章当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二,陈玄礼一直是唐玄宗的忠实护卫。在唐玄宗当皇帝的整个漫长的45年时间里,陈玄礼一直担任禁军龙武大将军,也就是禁军的总头领。禁军是唐玄宗的保镖队伍,陈玄礼就相当于唐玄宗保镖队伍的掌门人。
皇帝对他自己的生命安全,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他要选来保护他的人,必然是他最信任的人。陈玄礼在唐玄宗整个当皇帝的期间,一直担任他的保镖头领。这说明什么?说明陈玄礼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几乎没有出过任何纰漏。而唐玄宗也对陈玄礼非常放心。要是他看出陈玄礼不忠心,或者说陈玄礼做事马虎,他早就把陈玄礼给换了。
其三,陈玄礼生死追随唐玄宗到四川。在马嵬事变中,陈玄礼和太子李亨联合起来,杀掉了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要知道,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唐玄宗对陈玄礼肯定是很愤恨的。他看见陈玄礼背叛了他,肯定不会饶过陈玄礼。由此可见,陈玄礼继续跟着唐玄宗,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是陈玄礼并没有跟着李享去,而是继续跟随唐玄宗到四川,一直保护着唐玄宗的安全。
其四,陈玄礼陪着唐玄宗寂寞到老。
陈玄礼随着唐玄宗从四川回到长安以后,虽然已经是唐肃宗的李亨很重视他,感念当初他在马嵬事变中立下的功劳,把他封为蔡国公。但是他并没有在太子李亨的朝廷中任职,而是陪着唐玄宗,住在偏僻的冷宫里。这并不是太子李亨不用他,而是他对唐玄宗很忠心,一直对唐玄宗不离不弃。
后来,唐肃宗在李辅国的教唆下,把唐玄宗从兴庆宫迁到更加偏僻寂寞的太极殿。陈玄礼也跟着唐玄宗去了太极殿,最后在那一段时期去世。可以说,陈玄礼真正做到了对唐玄宗生死相随。
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出,陈玄礼确确实实是唐玄宗最忠实的大臣。
但是,这么忠实的大臣,却在马嵬事变中,干了一件让唐玄宗很不高兴的事情,就是逼死了杨贵妃。而且当时唐玄宗还给陈玄礼说过,希望陈玄礼把杨贵妃留下来,但是陈玄礼并没有答应。
陈玄礼既然对唐玄宗那么忠诚,为什么还要逼死唐玄宗的爱妃呢?
我们先来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根据史料记载,当禁军护送着唐玄宗来到马嵬坡的时候,禁军队伍里面起了一阵骚动,大家对往四川逃这件事很不满,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在这种时候,陈玄礼找到了太子李亨,认为是杨国忠造成了“安史之乱”,希望太子李亨能够出面诛杀杨国忠。但是李亨犹豫不决,没有下决心。于是第二天,当杨国忠出来的时候,士兵们就嚷闹起来,然后就追打杨国忠,把他打死了。
接着,士兵们又嚷着要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唐玄宗当然不会答应,说杨贵妃没有错,凭什么要处死她?士兵们说,杨国忠死了,如果杨贵妃还活着,大家心里不踏实。唐玄宗万般无奈之下,最终只好逼死杨贵妃。
从这个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整个马嵬事变,陈玄礼应该是最大的幕后指使者,是他一手策划的。
那么,陈玄礼既然对唐玄宗那么忠诚,为什么还要策划这场政变,杀掉杨贵妃呢?
其实,陈玄礼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唐玄宗。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王朝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唐玄宗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在马嵬坡,六军不发,大家不跟着唐玄宗走。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六军的问题,其实是整个国家的老百姓质疑唐王朝和唐玄宗的一个缩影。如果在这时候,不找一个恰当的替罪羊。那么,唐玄宗和唐王朝就可能被大家给推翻,也没有人愿意再保护了。所以,陈玄礼要组织一场政变,把“祸乱朝廷”的杨国忠,以及“祸乱后宫”的杨贵妃处死。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错误是杨国忠和杨贵妃犯的,也因此把唐玄宗和唐王朝给保护起来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实际上,陈玄礼自始至终,对唐玄宗都是忠心耿耿的,从来没有过背叛
-
唐宣宗幼年时为什么会被认为“不慧”?他为何要装傻? 2024-03-25
-
历史上李治废王立武的真相是什么? 2024-02-16
-
刘文静:唐朝开国宰相,功劳大为何不得善终? 2024-01-03
-
李治和武则天之间除了政治和需求外 两人之间有第三种可能吗 2024-06-01
-
稳居宰相之位二十余年不倒,房玄龄是如何做到的? 2024-03-14
-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诗佛、诗魔、诗骨、诗杰又分别是谁? 2024-03-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