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后都做了什么 曹丕为何会英年早逝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还不知道:曹操死后,曹丕究竟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活到40岁就英年早逝了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有胆识,也有人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光是喜好美色也就算了,还尤其喜欢“别人家的妻子”,这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君子”。
而曹操生前究竟一共有过多少名妻子,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光是史书中记载过的,曾为他生活孩子的就有十几位,诸如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等等,当然那些没给他生活孩子的“夫人”就更是不在少数。
即便曹操喜好美色,他最终还享年66岁。而他的继任者曹丕,虽说也和曹操一样喜好美色,但他只活了40岁就英年早逝了。
这不禁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在曹操死后,曹丕究竟做了那些事情,导致了他“短命”的结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年隐忍重上位,但却难舍“旧习”
曹丕史称魏文帝,他在曹操去世之后逼退汉文帝,一手建立大魏帝国,自此曹魏集团势力达到巅峰时刻。
然而就在当年曹操为自己挑选继承人之时,曹丕却并不是最优选。毕竟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之中,尽管曹丕也尚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但若是论武,论才华却总有人在他之上,而曹丕到最后之所以能称帝,其实这和他本身的运气也有一定的关系。
先说曹操当年立太子的第一人选——曹昂。公元197年,曹操被困宛城,这时是曹昂拼命相救,才得以安全护送曹操出城。
然而对曹操来说,虽然自己是勉强活了下来,但大儿子却惨遭不幸,于是他便只能再在自己的几个儿子中另寻一位继承人。
按理说这“继承人”的位置应传给嫡长子曹丕,但曹操和诸位大臣却对有着“神童”称号的曹冲喜爱有加,因此这“继承人”的位置又一次和曹丕擦肩而过。
但是天妒英才,有着“神童”称号的曹冲在年仅十三岁时便英年早逝,此时对曹操来说,他的选择便只剩下了两个:曹丕或者是曹植。
若说在“夺嫡”之时,曹丕靠着运气“干掉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但在面对曹植时那便是全靠他自己的“谋略”了。
例如,为了能在父亲面前树立一个“深练老成”的形象,曹丕广泛听取身边谋士们的意见,甚至为了讨得父亲欢心,他一度戒掉了自己最爱的“狩猎”。
而当曹操要领军远行之时,曹植大笔一挥,写下了一首大气蓬勃的送别诗,引得在场军士无不叫好。
然而曹丕自知相较于曹植自己文笔不佳,于是他便干脆直接一头扑倒在曹操怀中,痛哭起来,而当被问及原因他只答道:“儿臣先是失去了如父般的兄长,又失去了聪颖的弟弟,现在父亲又要出门远征,儿臣实在是担心不已。”
这番话一出,方才还沉浸在诗文中的众人,便一下子为曹丕的孝心所打动,潸然泪下。
这件事情之后,曹操对自己这位“嫡长子”也是从此改观,认为他配得上“德贤”二字。
终于在曹丕多年的隐忍之后,他得到了父亲的信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继承人。
整日荒淫无度,终拖垮身体
若说曹操尚在世之时,曹丕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那还算是“德行有加”,但当他本人真正上位之后,过去这些年来为了隐忍所积攒下来“欲望”则是彻底爆发。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曹操好美色,曹丕也好美色,但曹丕能喜好美色到什么程度呢?
在曹操去世之后,面对往日父亲后宫中的姨母姨娘,他没有选择好生安置,反而是直接将其纳入到自己后宫之中,将她们变为了自己的妻子。
当郭太后听闻曹丕因为操劳国事,累垮了身子以至于患上重疾,于是便打算前去看望,但没想到当她推开房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美女,而在这其中也不乏往日曾经和自己一同伺候曹操的姐妹!
至此,郭太后大怒,放言再也不会管这位“淫君”。
然而郭太后这一举动并没有对曹丕造成任何的心理负担,他依旧是我行我素,快活不已。
除此之外曹丕还有另一个坏毛病,那就是他过分地喜好甜食。
要说曹丕爱吃甜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根据史书中记载,曹丕曾给孙权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到“石蜜五斛,鳆鱼千枚”。石蜜就是古代版本的粗制蔗糖,也就是大约六百斤!
曹丕能一次出五斛,不难反应出他对糖类的使用状况。
甚至曹丕曾经在品尝蜀国鸡鸭肉时他脱口而出,这些肉味道寡淡实在难以入口,接着他便命人取来“糖浆”淋在上面,之后才觉得这勉强能算是“美味”。
并且根据史料记载,曹丕生母卞太后一族中曾经有族人出现过“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的病状,因此曹丕日日这样地大量进食糖分,也实在是让人怀疑,或许他的死和糖尿病也有几分联系。
但无论如何,曹丕痴迷美色,在他的父亲曹操在位之时便敢通过“取巧”的方式,将“甄宓”从父亲手中夺过来,当作自己的妻子。
而当曹操去世之后,他的本性更是直接暴露无遗,将喜好美色的本性发挥到极致,整日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
中国中医认为,肾气是人固本之根本,生活的不规律、饮食的不健康,过度放纵自己都会导致肾气有不同程度的流失,从而对自身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也正是曹丕这种在压抑之后又过度放纵自我的生活习性,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终在四十岁这年再也熬不住了,于是便也就只能早早入土为安。
纵观曹操父子俩的一生,他们都将“色”这个字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曹操为了自己“幸福”,专门修建了铜雀台来关押美女,曹丕更是做到了让老爹的女人为自己所用。
但若是就为此说“曹丕”是个昏君,那多少还是有些过分,毕竟他在位期间政绩优秀,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做到了民与天子同乐。
只可惜这位“魏文帝”不怎么注意健康,都说“色是刮骨刀”,若是他能到乾隆皇帝那里取取经,修习一下养生之道,那么或许未来“司马家族”的崛起要晚上几年。
届时历史风潮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
为什么说杜氏是三国第一美女?让吕布曹操关羽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2024-02-12
-
为什么说秦宜禄是三国最窝囊的武将? 2024-02-16
-
周宣:三国时期解梦师,擅长解梦,层位曹丕解梦 2024-05-01
-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2024-10-06
-
张郃什么不投降归属蜀汉?原因是什么 2024-02-15
-
司马懿前期一点都不怕诸葛亮 司马懿后面为何不敢打诸葛亮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