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 年号:康熙
- 庙号:圣祖
- 陵墓:景陵
-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发生过。
《清圣祖实录》中记录康熙在第三次南巡中的讲话:
明朝洪武乃创业之祖,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酒,今朕临幸,当再亲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
《康熙起居注》也记载,清康熙皇帝曾6次南巡前往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拜谒,并且还提到这样一番话:“巳时,上率内大臣、侍卫、部院官员往谒明太祖陵,于孝陵殿前行三跪九叩礼”。
这么看来,康熙祭拜朱元璋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知道,三跪九叩可是一种大礼,朋友们不禁要问,同样是帝王,也并非有血脉相承,那么康熙祭拜朱元璋算怎么回事呢?就不怕跌面儿吗?
这也许是你我迷惑之处,但在康熙看来,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世无长生,轮回无往。一世凡尘争渡,只为踏骨腾天。
康熙之所以认同朱元璋,那是因为康熙在朱元璋身上寻求某种认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康熙也许只是走一个过场,但产生的连锁反应,却是久远的。
01
从放牛娃逆袭为一代帝王:朱元璋的闪光点可圈可点
康熙帝为何要对朱元璋行三叩九拜大礼,康熙究竟要在明太祖身上探寻什么历史奥秘?说白了,康熙很欣赏朱元璋,有句古话叫识英雄重英雄。康熙是一代明君,而朱元璋更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打出了一片天。
朱元璋出身草莽,曾为了一口饭,不惜当了和尚,最后又沦落街头。他历经千辛万苦,从刀山火海中闯出一条坦途大道,最终成就了千秋霸业。
就古代400多位帝王而言,无论是从出身还是骑马打天下,朱元璋又怎是一个“传奇”可以概况?!所以在朱元璋身上,我们能看到的还有很多,这些也让康熙为之钦佩。
帝王间的心心相惜可能只是某种表象,康熙高调祭拜朱元璋,其实还隐藏着另外的深意。
02
康熙“醉翁之意不在酒”
明确一点,朱元璋可不是康熙的老祖先,论仁孝之礼,康熙不挨着。出于对朱元璋的尊敬,康熙6去明孝陵,但这只是部分原因。分析大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康熙一路走来也不容易,他要守住江山,仅仅靠骑马治军、铁腕治民是万万行不通的。所以,他祭拜朱元璋,就是要昭告天下,马背上的民族,不单单只会骑马打仗,更会用中原的文化管理中原。
首先,身处权力顶端,康熙也学朱元璋的权术
康熙虽然生下来就是皇子,但他的成长过程以及亲政经历同样历经波折,不啻于刀尖舔血。从这点来看,他与朱元璋从草根摸爬滚打上位来说,有相似之处。雷同的际遇,让康熙对朱元璋多了几分敬意。朱元璋,作为一代无可辩驳的雄主,他的治国手段,驭下之术,必定会与不甘平庸、心有所想的康熙产生深深的共鸣。
只有处在权力顶端的人,才能理解那种高处不胜寒的险境。故而,康熙学习历史,了解先人治国之术,这是康熙加强自身统治的必修功课,与其说这是祭拜,不如说是“朝圣”。
其次,“初代目”秦始皇和朱元璋,让康熙看到了不同的自己
扬别人之长处,避自己之短处。秦始皇和朱元璋同开中国新气象,同样都是开国雄主,但两人的区别却犹如天壤,这也对康熙的借鉴甄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开创者,但是在他死后不久,秦朝就崩溃了。之后的历朝历代,除了元朝之外,几乎所有王朝的运营模式,都是照搬秦始皇的那一套。不夸张地说,秦始皇影响了除元朝外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由于某些根深蒂固旧制度的影响,很多后续王朝出现了内乱纷争。
有别于秦始皇,康熙看到了朱元璋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看到了朱元璋从一介布衣,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不论是从打天下还是守江山,康熙从老朱身上看到了很多发光点,因此他把朱元璋就看成了自己的楷模,所以才会去下马参拜朱元璋。
第三,笼络人心,将清朝归为华夏传承
自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自祖先入主中原以后,康熙心里明白,自己始终代表着“外来文化”,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就是“入侵者”,是异族,是鞑子,而并非正统传承继任者,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康熙以天之骄子的身份向朱元璋跪拜,一方面是为了笼络汉人之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清朝顺利的归为华夏传承,以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是明朝的合法继承者。同时,向朱元璋跪拜,按照时间线来算,自己也是晚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康熙皇帝给朱元璋磕头,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老百姓却看到了一个传承汉文化的帝王。
03
为守江山,康熙更多追求文化认同
若说满清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手打造的话,那么真正入主中原,坐稳江山的功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康熙了。虽然此时清朝已经统治多年,但是当时的汉族百姓仍对清朝的统治十分不认可。
因为在老百姓看来,清朝的统治者是趁着明朝的内乱,才得到江山的,清朝的政权并非正统,加上清朝入关后曾作出的很多骇人的举动,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蓄辫运动,所以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民众和朝廷的矛盾也是愈积越深。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为了缓和这些积怨,满清统治者也是想了很多的法子,康熙当政后更是绞尽脑汁来通过各种手段来处理这样的危机。
而文化认同的差异,无疑是根源所在。所以康熙从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文圣”孔子入手。康熙皇先是祭拜孔庙,孔庙上面“万世师表”的匾额就是康熙帝亲笔书写的。而祭拜明太祖也代表着对明朝正统的认同,三拜九叩的方式也说明清朝对封建儒家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可。
你可以说康熙的跪拜是一种政治作秀,但朱元璋的一系列制度,无疑影响到了清朝的统治。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见明孝陵前康熙立下的一块石碑,上面是他亲笔题写的“治隆唐宋”四个大字。意思是,朱元璋的对于国家的治理,所做出的的贡献,可以跟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提并论,可见康熙皇帝对于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打心底佩服。
另外我们知道,明孝陵位于南京市,而江南也曾是“反清复明”的“重灾区”,文人学子在感情上无法抹去对前明的思念,而满清发动的“文字狱”已经对很多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彰显新君的怀柔与传承,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第一次下江南以来,几乎每次来到南京都要去祭拜朱元璋的陵墓。
-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4-05-04
-
光绪皇帝为什么会被毒死 慈禧太后为何要这么做 2024-05-07
-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2024-05-21
-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谁?生平是什么样的? 2024-07-08
-
为什么说咸丰是清朝最悲剧的皇帝? 2024-02-24
-
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谥号分别是什么?谥号有什么含义? 2024-03-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