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么会打赢官渡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两个原因,首先是运气,其次是袁绍助攻。
先说运气,很多人,尤其是曹操的智囊团和粉丝会说曹操用兵如神,曹操知人善任等等。这些当然不假,但是袁绍真的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曹操吗?那也不见得,曹操手下有荀彧郭嘉,袁绍手下还有沮授田丰,谁比谁差呢?其实都是一个档次的谋士。同样曹操手下有张辽徐晃,袁绍手下也有颜良文丑还有后来成为五子良将的张郃,也不见得弱于曹操,说曹操知人善任,难道袁绍手下这些人就不是袁绍亲自选拔提拔上来的吗?由此可见袁绍的能力不见得就比曹操弱,不能因为袁绍最后输了就把他往死里黑,说他啥都不行,这显然就非常不客观了。
实际上官渡之战的前期曹操一直处在守势,面对袁绍的进攻连反击能力都没有,这能说曹操水平强吗?官渡之战真正的转折点其实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因为集团内部的矛盾投奔了曹操,给曹操提供了袁绍储粮的地点,这才让曹操最后能够奇袭乌巢,让官渡之战出现了一个逆转性的崩盘。但许攸投降曹操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所以这并不能当成曹操本人能力优越的理由,同样的道理,袁绍在官渡之战后突然死亡,也是一个预料不到的事情,如果袁绍在多活几年,曹操平定河北也没这么容易。最多只能说曹操真的走了狗屎运,很多好的机会同时出现在了他身边,这样共同助力,才能让他最终成功。
另外一点就是袁绍飘了,这个点怎么解释呢?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前的袁绍一直胜利,几乎没有过失败的经历,所以才能够打下北方的江山,但是到了官渡之战时,袁绍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所以对袁绍来说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对未来有所恐惧,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曹操突然崛起给了袁绍巨大的打击,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不肯改正错误,因为被曹操击败这件事对他来说打击太大以至于自己无法承受。
正因如此,所以袁绍陷入了一种自暴自弃的氛围中,对曹操的挑衅盲目应对,有句话叫做胜利是比烂造成的,如果说袁绍开始摆烂了,那么曹操的胜利也就没什么压力了,反正袁绍不行了。因此这点也是曹操胜利的关键因素,袁绍表现得过于差劲,曹操在官渡的胜利本身依托于袁绍拉胯的表现就显得格外亮眼了。不得不说,不是我方太强,只是对方表现得太拉胯,让我方有了更多的实力来获取胜利罢了。
因此,当你面对那些一味吹嘘曹操胜利的人的时候,你最应该做的就是用切实的分析去打他们的脸,说明白曹操胜利的真正原因,官渡的胜利跟曹操发挥怎么样关系不是很密切,真正密切的是对方发挥如何。这就是所谓的“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
董卓能够开创三国乱世 董卓的实力有多强 2024-06-17
-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依然重用诸葛瞻是为什么? 2024-06-05
-
蜀汉十二名臣谥号的来历和释义!其中一个是姜维争来的! 2024-03-09
-
蜀汉高翔曾经击败司马懿,为什么最后却失踪了? 2024-06-28
-
刘备前期人才那么多 刘备称帝后为何无人投靠 2024-06-04
-
姜维当初拥兵十万军队 姜维为何守不住蜀汉 2024-06-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