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即位后曹植穿丧服为汉朝痛哭 曹植后面的结局是什么
- 中文名:曹植
- 别名:曹子建、陈思王,陈王
- 字号:子建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豫州沛国谯县
- 出生日期:192年(壬申年)
- 逝世日期:232年(壬子年) 职业:南中郎将、征虏将军
- 主要作品:《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
- 主要成就: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 王爵:鄄城王、东阿王、陈王
- 谥号:思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曹丕即位,兄弟曹植穿上丧服为汉朝痛哭,后来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222年,31岁的曹植被哥哥曹丕封为鄄城王,封地远离京城,食邑只有2500户。
之前,曹植和曹丕争储失败,所以他很受曹丕的忌惮和打击。昔日很受曹操宠爱的王子,如今成为被曹丕打击和防范的对象,曹植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
从京城返回鄄城,曹植途经洛水,他突然想起曾经听说过洛水之神—宓妃的故事,如今他看到洛水浩渺,不由心生向往。
内心的郁闷,再加上对美好感情的强烈渴望,促使曹植仿效宋玉的《神女赋》,他大笔一挥,记下自己漫无边际的浪漫想象,从而成就被后人传诵的辞赋名篇《洛神赋》。
虽然辞赋中的洛水之神美貌多姿,曹植对她爱慕不已,但是文章最后却是美人隐去,只留下诗人怅然若失。作者的一场热烈爱恋最终归于失败,流于空无。
很显然,曹植是把现实中的失败与失落都写到了文章之中,借文章来抒发郁闷难耐的心情。
曹植的影视形象
曹植自幼就聪慧善文,曹操曾经非常喜欢他,一度想要立他为继承人,可是为什么最终曹操却选择了曹丕、放弃了曹植呢?曹植到底做错了什么事让曹操大失所望?
1、写文章的天才
曹植十几岁的时候就表现出能诗善文的天赋,曹操曾经看到过少年曹植写的文章,文章好得让曹操简直不敢相信是曹植亲手所做,于是他就问曹植:“你是不是找人代做的?”
曹植连忙跪下说道:“我的话一出口就能成论,下笔就可以成为文章,您可以当面试我,我哪里需要请人代笔呢?”
后来曹操果然给了曹植一个现场作文的机会。
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开始在邺城修建铜雀台。210年,铜雀台落成,一向喜好诗文的曹操于是召集了一批文人雅士,带大家一起登台作赋。
此时曹操担任汉朝丞相,他大权在握,平时又喜好诗文,聚集在他身边有才能的文人数不胜数。
可是,当大家登上铜雀台,看到高耸的宫殿、恢宏的建筑时,都大受震动,一时大家只顾欣赏眼前的美景,不知道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和眼前的美景相称。
铜雀台
正当大家陷入一片茫然的时候,曹植却已经洋洋洒洒完成了一篇《登台赋》。文章既盛赞铜雀台的气势恢宏,也描绘早春时节的风和日丽,更重要的是,文章中把曹操的才能与功绩好一顿夸!
这时曹植刚刚19岁,他既才思敏捷,又文笔惊艳,还没忘了为自己的老父亲歌功颂德,这一套动作下来,让本来就很喜欢曹植的曹操更是志得意满,从此对曹植寄予厚望,十分热切地想把他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在曹植的万道光芒照耀之下,曹操差点儿就忘了曹丕的存在。
2、让谁当继承人
曹丕和曹植一样,他们都是曹操的继室卞夫人所生。曹丕是卞夫人的长子,曹植是老三,中间还有一个曹彰,比曹植小的还有个曹熊。
原本曹操还有一个长子曹昂,曹操对他寄予厚望,可惜在197年的宛城之战中,曹昂为了保护曹操战死在乱军之中。
随着曹操的官职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他的年纪也越来越大,在二十几个儿子中选一个继承人,成为越来越迫切的事情。
刚开始曹操很看好曹昂,可惜天性赤诚的曹昂在关键时刻把生存的希望给了父亲,只给父亲和养母丁夫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卞夫人的影视形象
曹操也曾经很看好曹冲,这个无比聪明仁爱的孩子,可惜天不假年,208年,只有13岁的曹冲因病去世。
曹彰勇猛好武,让他打仗没问题,让他做继承人就差了许多智谋和权术;
曹熊和曹冲一样,早早地就病死了……
二十几个孩子中,看起来最有竞争力的就只有曹丕和曹植。
实际上,暗中的较量也正是在这两个人之中进行。
3、寄予厚望
刚开始,曹操的确更看好曹植:他不仅学问好,曾经读书万卷,能够出口成章,而且为人率性自然,从来不追求奢华,这很对曹操的脾气。正因为如此,从曹植十几岁开始,曹操就把曹植带在身边,带着他各处征战,让他不断地在实战中获得成长。
曹植是个天才诗人,当他看到激烈的战争场面,亲眼目睹了百姓流亡的凄惨场面,他的心里自然会涌起和其他将领完全不同的感受,于是他一路走,一路写,在南征北战过程中写下了不少诗篇。
这一点,曹植和“横槊赋诗”的曹操十分相像。
曹操的影视形象
正是这份相像,让曹操一度以为自己选对了继承人,于是更加委以重任。
然后就真正试出了深浅。
4、文人气浓
曹植是个天才诗人,这注定他身上必然有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而文人,往往最不愿意受约束。
公元214年,曹操率军前去征讨孙权,临行之时,他命令曹植留守邺城。
此时曹植已经23岁了,经过多年跟随父亲东征西讨,他见过不少大场面,也打过不少胜仗,此时年纪轻轻已经被封为“临淄侯”,应该算得上是能独当一面的青年将领了。
临出发之前,曹操十分郑重地嘱咐曹植说道:“想当年我23岁的时候,正在担任顿丘令,也是独立支撑,做了不少大事。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段时间非常重要。现在你也23岁了,希望你能抓紧时机,及时努力!”
从曹操这番言辞之中足以看出他对曹植的热望:希望他能够像自己一样,在青春磨砺中成长起来,终将能够接下自己肩上的这个重任。
可是,曹植出乎意料地让曹操失望了,而让曹操失望的,也正是曹操曾经十分喜欢的,那就是文人气质的率性自然。
曹植的影视形象
曹植喜欢饮酒,曹操不在身边他就有了更多痛饮的机会。有一次,曹植喝过酒之后,趁着酒兴坐上王室的马车,擅自行走在只有天子才能走的驰道上,然后从司马门而出。
无论是驰道还是司马门,除了天子之外,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走的。这一点,连曹操这样大权在握的人也不敢逾越,可是在天才诗人曹植眼里,这些礼仪规矩却完全形同虚设,想破坏就可以随意破坏。
曹操知道这件事后,杀掉了给曹植赶车的公车令,然后再次重申皇宫禁令。
因为这件事,曹操知道这个诗人儿子写写文章还可以,想要让他承担自己的重任是完全不可能的。
当年十月,曹操立曹丕为世子。
5、再度失望
曹丕被立为世子之后,一向清高、最受曹操宠爱的曹植饱受打击,他更加放任自己,因此引得曹操更加不满。
公元219年正月,征南将军曹仁据守樊城,还没有做好长期驻守的准备时,偏偏遇到关羽率军前来攻打。
此时,曹操大军远在长安,汉中战事连连,曹操连忙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想派他前去救援曹仁。
可是,曹植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根本不能上马领兵出征,曹操只好又改派于禁前去樊城救援。
时值秋季,汉水暴涨,于禁率领的大军被洪水淹没,不得已,于禁只好率军向关羽投降。
曹仁困守樊城,下决心死守,历尽千辛万苦后才保住城池。
经此一事之后,曹操对曹植更加失望,再也不敢重用他。
6、为汉朝痛哭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即位为魏王;同一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即位为魏文帝。
曹丕的影视形象
这一年,曹植29岁,他仍然是文采斐然,才思泉涌。在哥哥即位称帝之际,曹植为他写了《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用他仍然流畅、华丽的语言盛赞曹丕的功德。
然后,曹植和苏则都换上孝服,为汉朝悲伤哭泣。
曹丕知道这件事后,当然很不高兴,再加上之前曹植曾经和他争储君之位,从此他对曹植更加猜疑和打击。
曹植看起来好像对这些并不在乎,他仍然畅快地喝着他的酒,写着他的文章。偶尔有大臣把曹植喝醉酒后做的荒唐事捅到魏文帝那里,魏文帝往往会看在卞太后的面子上,从来没有治过他的罪。
虽然没有治罪,但是曹丕并不会轻易放过曹植,他把曹植贬为安乡侯,封邑只有800户。
几经徙封之后,曹植被封为鄄城王,封邑2500户,后来又增加到3000户。
后记
几经波折之后,曹植的忧愤越来越深,他多次向魏文帝上表,希望能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魏文帝曹丕很欣赏他的文采,然后微笑着、客客气气地回诏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却是没有。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太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
曹植继续向侄子魏明帝上书,可是仍然如同泥牛入海,得到的只是口头或者文字上的嘉许。
这位年轻的帝王,正像他的父亲一样,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叔叔防范很深。
经过多次上书表白之后,曹植好像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公元229年,曹植再次被徙封到东阿,他仍然没有放弃执着地书写,不过这时,他已经不再向魏明帝上表,而是开始潜心研究儒家著作,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做学问上。
这对于曹植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结局。曾经的洒脱不羁、率性放任,最终都沉淀为岁月中,或浪漫、或哀伤、或典雅、或奇谲的诗篇。
参考资料:《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
-
曹操为什么会放过貂蝉?他不好色吗 2024-02-16
-
曹操为什么喜欢别人的老婆?曹操怎么做有什么好处? 2024-07-07
-
马超有儿子继承爵位,他为何求刘备照应堂弟马岱? 2024-02-13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屡战屡败? 2024-02-15
-
孙权为什么要杀了陆逊?对陆逊存在什么不满? 2024-07-06
-
曹操把对貂蝉送给关羽 貂蝉为何第二天就死了 2024-04-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