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 年号:康熙
- 庙号:圣祖
- 陵墓:景陵
-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
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
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
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这天机不可泄露的话,但是历史证明大清朝确实是由皇太极辅佐着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福临兴起,在载沣、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手中失落。
尽管多尔衮实力超群,但是孝庄太后在清朝的奠基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多得的作用。
然而在她死后,她没有被立即安葬,反而停灵了37年之久,最后还是由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把她进行了安葬。
这是为什么呢?
聪颖庄妃为皇太极立下大功
孝庄太后是蒙古草原上科尔沁贝勒的爱女,本名布木布泰,因为满蒙联姻被自己的父亲嫁给了后金国皇帝努尔哈赤的八儿子皇太极,成为了他的侧福晋。
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的过程中,不幸被大明的红衣大炮打成打死,实力雄厚的皇太极顺理成章成为了他的继任者。
皇太极文治武功不在努尔哈赤之下,他改国号为“清”,短短几年时间就占领了大明关外许多土地,甚至还俘虏了大明督师袁崇焕的继任者洪承畴。
洪承畴是大明有名的军事统帅,素有谋略,在镇压关内农民起义军中屡立战功,甚至抓捕了“闯王”高迎祥。
边军统帅袁崇焕被崇祯处死之后,他就被调到了关外对抗清军,结果城破被俘。
在满清第一汉臣范文程的介绍下,皇太极特别想得到洪承畴的辅佐,但是洪承畴一心想效法文天祥慷慨赴死,滴水不进,这可急坏了皇太极。
已经升为庄妃的布木布泰主动请求皇太极前去说服洪承畴。
皇太极也没有办法,只能让庄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说服洪承畴,没想到在女人家细心的安抚下,高傲的洪承畴竟然低下了头,回心转意成为了皇太极的谋臣。
因为有了洪承畴的辅佐,皇太极如虎添翼,更是如日中天。
再往后清军克定中原的时候,洪承畴为清室立下了汗马功劳,究其根本还是当年庄妃的功劳。
孤儿寡母艰难求生
在和大明鏖战辽东的过程中,皇太极突发脑溢血壮年去世。
由于事发突然,他根本没有准备自己的身后事,导致了他的长子豪格和他的兄弟多尔衮争夺皇位。
眼看着双方就要兵戎相见,发生内战,洪承畴主动站在了庄妃一边,同时借助郑亲王代善维稳的态度,支持庄妃的儿子福临继位。
豪格和多尔衮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贸然动手,而且还有皇太极大哥代善率领的两红旗虎视眈眈,所以双双放弃了皇位,做了顺水人情把皇位让给了福临。
就这样年幼的福临在庄妃(此时已经是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扶持下成为了大清的第三位皇帝。
多尔衮虽然没有成为皇帝,但是他却成为了曹操,他逼着孝庄太后封他为摄政王,挟天子以令诸侯,牢牢控制着小皇帝。
在那个时局变幻的年代,孝庄母子始终小心翼翼,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之下。
大明最终倒在了“闯王”李自成进逼之下。
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迅速腐化,根本无力坐拥天下。
大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思虑再三选择了投降满清,然后在他的带领下,满清八旗全军出动,迅速席卷中原,占领了北京。
孝庄太后和福临也跟随着大军进入了大明的皇宫。
多尔衮和吴三桂,以及洪承畴等人全力消灭明朝和农民军残余势力,巩固了满清的统治。
战功越多,多尔衮愈加嚣张,进入叛逆期的福临开始了对多尔衮的不满,孝庄太后左支右绌,苦苦的平衡两人之间的矛盾,最终熬死了多尔衮。
然而多年的压抑,让福临产生了叛逆,他不满孝庄对他的婚姻安排,在自己心爱的董鄂妃去世之后,他心如死灰,最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辅佐康熙稳固江山
顺治去世之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当时虽然大清已经平定天下,但是内部的统治并不稳定。
顺治留下的四位顾命大臣中,鳌拜权倾朝野,大有当年多尔衮独揽大权之势。
孝庄太后亲自拜访退居幕后的索尼,和他结成孙女亲家,获得了索尼的全力相助,从鳌拜的手中夺回了大权。
因为有了实权,康熙勤政之后,才能调兵遣将,轻而易举的用几个摔跤的小太监把鳌拜擒获。
可以说没有孝庄太后看似漫不经心的一招,康熙是根本斗不过鳌拜的。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面对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路大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大清一时间危若累卵,毫无还手之力。
吴三桂一路杀到长江边上,清军才暂时稳固住防线。
年轻的康熙六神无主,甚至想过放弃中原返回辽东,这个时候孝庄太后再一次站了出来。
她拿出自己的积蓄,靠着个人的号召力,迅速组织起一只由她之前的仆人及其家属组成的军队交给周培公。
由周培公带着这些人拿着从西洋国买回的红衣大炮前去平叛。
她像一面高大的旗帜一样树立在朝廷的中央,康熙和众大臣慢慢的稳定了心性,开始组织汉军的绿营配合八旗军跟吴三桂展开了拉锯战。
吴三桂年迈多病,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他看到战局相持不下,就想划江而治,康熙自然不会答应他的无理要求。
吴三桂无奈之下在湖南称帝,不久就病死了。
没有了他的指挥,吴军瞬间土崩瓦解,被清军消灭。
孝庄太后就是靠着自己的威望,以及历经三朝的历练,帮助康熙皇帝化解了危机,也为大清往后续命了200多年。
孝庄去世,停灵37年,雍正下葬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老人去世之后,一般在殡仪馆安置3、5、7(必须是单数)天之后就需要火化安葬。
但是孝庄太后去世之后,康熙皇帝竟然迟迟没有让她入土为安,竟然停灵了37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是他不孝,而是他不敢。
康熙一生敬重自己的皇祖母,但是孝庄临死之前,却表达了不想打扰皇太极的想法,她想安葬在顺治的身边,陪伴自己的儿子,所以才有了长时间停灵的行为。
基于这层原因,所以说康熙不是不想好好安葬皇祖母,实在是想不不一个好的办法,既能不违背皇祖母的意愿,又能妥善安排好皇祖母。
直到雍正即位之后,在文武大臣的建议下,雍正才最终在安放孝庄棺椁的暂安奉殿修建了昭西陵,把这位影响了大清三代皇帝的传奇太后入土为安。
-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2024-09-29
-
咸丰帝托付的顾命八大臣,却斗不过慈禧太后 2023-12-28
-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权倾朝野 多尔衮为什么不借机谋朝篡位 2024-01-15
-
豫嫔:道光后宫最幸运的妃子,历经五朝活了82岁 2024-02-29
-
历史上弘皙与雍正之间的关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2024-04-15
-
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杀?年羹尧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2024-02-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