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勋最后被曹丕所杀,是因为什么?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曹丕,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曹丕在位期间,曾为一件小事,杀了一个人,这个人的父亲曾冒死救过曹操的命,但是,曹丕还是不念旧情,将其处死,这个人是谁呢?曹丕又是因为什么事而痛下杀手呢?
东汉末年,曹操和鲍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鲍信为了保护曹操,战死沙场,为曹操赢得了生还的机会。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信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兗州牧。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信力战斗死。
曹操为了感念鲍信,令人收寻鲍信的遗骸,但是,没有找到,曹操随即命人用木头刻了一个鲍信的躯体下葬,亲自祭奠鲍信,为其流泪。
《三国志 武帝纪》记载:购求信丧不得,众乃刻木如信形状,祭而哭焉。
鲍信死后,曹操为了追记鲍信的功绩,上表封鲍信之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信之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鲍勋在担任太子中庶子时因性情刚正,得罪了曹丕,曹丕称帝后,鲍勋又因屡次谏诤而触怒曹丕,最终被曹丕找了一个罪名处死。
曹丕到底是因为什么事而处死鲍勋呢?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
曹丕很喜欢打猎,经常出去打猎游玩,鲍勋就上表劝谏曹丕,说作为皇帝,不应该这样,曹丕为此非常生气,撕掉了鲍勋的奏章,因鲍勋扫了他的兴。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打算进攻东吴,鲍勋上表说,王师多次征讨都没成功,是因为东吴和西蜀唇齿相依,还有天险的阻挡,现在,我们劳师远征,耗费那么多钱粮,白白消耗国力,让敌人看笑话,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曹丕非常生气,将鲍勋贬官。
有一次,曹丕率军到江淮,后从寿春回来,经过陈留郡,陈留太守孙邕拜见皇帝,并顺道看望鲍勋,当时,营垒还没建成,只树立了标识,孙邕故意不从正道走,而从小路走,被军营令史刘曜发现,并举报孙邕违反军令,但鲍勋认为营垒还没建成,调节了这件事,没有举报。
大军返回洛阳后,刘曜犯罪了,鲍勋上表要求将刘曜废黜遣派,而刘曜却秘密上表,举报了鲍勋私放孙邕的事。
曹丕本来就不喜欢鲍勋,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曹丕下诏,说鲍勋指鹿为马,交付廷尉审讯。
廷尉逮捕鲍勋,判处鲍勋剃发体罚,劳动五年,三官驳回,说依照法令,罚金二斤。
曹丕听后大怒说,鲍勋没有活路了,你们怎么能宽容他?下令逮捕三官以下官员,说让你们十鼠一窝,一网打尽。
《三国志 鲍勋传》记载: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駮:“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一起上表说,鲍勋的父亲救过太祖,请求赦免鲍勋死罪,但是,曹丕不允,坚决将鲍勋处死。
《三国志 鲍勋传》记载: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并表“勋父信有功於太祖”,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
鲍勋修养行为很好,廉洁而喜欢对外施舍,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钱财,非常清廉。
鲍勋死后二十天,曹丕也死了,众人都为鲍勋感到非常惋惜。
曹丕作为政治家、文学家,因为一件小事,就杀了朝廷重臣鲍勋,而且,不顾其父鲍信对他的父亲曹操有救命之恩,可见,曹丕没有政治家宽广的胸怀,比曹操差远了。
-
巅峰时期刘备和巅峰的袁绍相比 两人到底谁更强 2024-06-13
-
夏侯玄最后为何会被夷三族?他做了什么? 2024-05-01
-
刘备是如何从孙权手上借到荆州的? 2024-07-14
-
吴范:三国神算子,最后还预测到自己的结局 2024-02-24
-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2024-05-21
-
诸葛亮如果没有早死的话 诸葛亮能灭掉曹魏吗 2024-04-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