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长女是谁?慈禧为什么那么重视她
- 中文名:叶赫那拉·杏贞(1835.11.29~1908.11.15)
- 别 名:慈禧太后、西太后、孝钦显皇后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十)
-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廿二)
- 职 业:贵人/嫔/贵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 信 仰:藏传佛教
- 主要成就:辛酉政变,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 代表作品:《富贵图》国画集、《鱼藻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画
- 旗籍: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
- 陵墓:普陀峪
- 地位:皇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慈禧为什么那么重视恭亲王长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恭亲王的长女,于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出生,是中国最后一位写进《清史稿》中的公主。在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奕訢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大功,两宫皇太后为表感谢,封他为议政王。除此之外,奕訢的长女也被接进宫中抚养,咸丰三年特旨将其封为固伦公主,恭亲王固辞,后诏改荣寿公主。到了光绪年间又晋升为荣寿固伦公主,在品秩上几乎与其父恭亲王相当。
根据当时的制度,皇女可封为公主,其中皇后所生的可以封为固伦公主,庶出皇女可封为和硕公主,当然也有很多皇女至死也没有得封公主。其他皇族女子则只能封为郡主(亲王嫡出,也称和硕格格)、县主(世子和郡王嫡出,也称多罗格格)、郡君(亲王庶出或者贝勒嫡出,也称多罗格格)、县君(固山贝子嫡出或者郡王、世子庶出)、乡君(贝勒庶出或者镇国公、辅国公嫡出之女)五等,公爵以下的则只能称为宗女。恭亲王长女虽被养在宫中却并非皇女,一般也只有在其出嫁之时才会由朝廷恩典封个和硕公主,那恭亲王长女为何初入皇宫就被封为公主,而且还是最为尊贵的固伦公主呢?
辛丑政变后两宫太后掌握了政权,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但是由于慈禧原来并非皇后,因此在位次上她总是排在慈安之后,任何事也都得慈安太后点头才能做,在这种礼制约束面前,慈禧并不敢造次。儿子尚小,在这些爱新觉罗家族的王爷面前她们虽是太后却依旧是外姓。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慈禧开始拉拢恭亲王,封其长女为公主就是当时拉拢恭亲王的一个手段。其实当时在爱新觉罗家族中她早已布下另一个“棋子”,这个人就是她的小叔子兼妹夫醇亲王奕譞。
慈禧之所以能与慈安并称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那时因为她生有同治皇帝,母以子贵。但是她的这个儿子和她并不亲,反而和慈安更亲一些。在同治皇帝六岁以前都是由慈安抚养,后虽两宫共同抚养,但是同治依旧更亲近慈安,这在同治皇帝选后一事便能看出。当时在为同治帝选后这个重大问题上,慈安、慈禧产生了分歧。 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虽然慈安可以直接拍板选阿鲁特氏为后,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同治皇帝。她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这样能避免内部产生裂隙,另一方面就是她对同治皇帝有信心。最后,同治皇帝果然选择了慈安太后中意的阿鲁特氏。为了填补这种不平衡,慈禧把恭亲王长女当做女儿来抚养,也在情理之中。
同治皇帝驾崩后,光绪即位,但是此时依旧是两宫垂帘听政,直到1881年慈安太后暴崩,这种局面被打破,慈禧一人独掌宫中大权。但是光绪皇帝系她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也醇亲王奕譞之子,并非她亲生,这种母以子贵的伦理准则此时对她已经不太适用。于是在慈安去世的同年,恭亲王长女被封为固伦公主,地位与亲王无二。此时作为“养母”的慈禧又可以凭着“母凭女贵”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慈禧如此重视恭亲王长女并非仅仅为了答谢其复辟之功,而是基于不同时期的政治考量,此也足见慈禧高深的权谋之术。
-
清朝乾隆时期的重臣纪晓岚的巧趣故事 2023-12-14
-
苏氏到底有多受宠?进宫后成了皇贵妃,离世和皇后葬在了一起 2024-01-01
-
成妃达甲氏是什么身份?为康熙生下一子,竟是个残疾儿! 2023-12-24
-
揭秘死于太平军之手的大清八位督抚,他们分别是谁? 2024-01-03
-
惇妃:17岁入宫,靠讨好太后得到乾隆宠爱 2024-01-01
-
同治皇帝的皇后是谁,同治有没有儿子 2023-12-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