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死对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有何影响?
- 中文名: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 别称:荀文若、荀令君
- 字号:字文若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 出生日期:公元163年(东汉延熹六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
- 主要成就:为曹操规划战略方针
- 代表作品:《迎驾都许议》《报曹公书》
- 官职:侍中、光禄大夫,持节
- 封爵:万岁亭侯
- 谥号:敬
- 追赠:太尉
- 典故:荀令留香
荀彧,有“王佐之才”,是曹操最倚重的谋士之一。以上问题历史名人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荀彧是曹操早期非常重要的谋士,也是曹操阵营中颍川集团的核心领军人物。荀彧在汉末军阀割据形势下舍势力强大的袁绍而投附曹操,尽心竭力帮助曹操谋求对天下的统一,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曹操进爵魏公时,荀彧稍微表达了一下不同意见,结果荀彧就“以忧薨”了,历史大多认为荀彧就是被曹操逼死的。小编认为,曹操逼死荀彧,其实对后来司马家族取代曹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曹魏政权有两大集团非常重要,分别是颍川士人集团和谯沛武将集团,一文一武。颍川集团主要以颍川士族为主,谯沛集团主要以曹氏、夏侯氏宗族为主。自东汉末年曹操起事直至曹魏后期的70余年间,两大政治集团是与曹氏政权的兴起、发展、消亡相始终的。也就是说这两大政治集团始终都深刻地影响着曹氏政权的政治变迁乃至政权的发展方向,无论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波澜壮阔的军事斗争,还是曹丕立国之后曹魏的政治统治。一直到曹魏后期,司马懿和曹爽的明争暗斗,曹爽就是当时谯沛武将集团的代表,颍川士人集团选择站在司马氏一方,最终帮助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政权。
荀彧在比较了汉末众多英雄后,认为曹操在军阀割据的群雄中最有希望也最有成功的可能。“非操不能削群雄以匡汉室”,从而最终选择了曹操为托身之主和辅佐对象,于是“初平二年,乃去绍从操”。荀彧投附曹操后,尽心竭力帮助曹操谋求对天下的统一,为曹操削平割据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荀彧为曹操举荐了荀攸、郭嘉、戏志才、陈群、钟繇、辛毗、杜袭、赵俨、司马懿等等的优秀人才。荀彧也因为自己的品德、言行成为士人、世族在曹操政权中的表率,更成为颍川士人集团在曹操队伍中的核心人物,甚至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曹操政权统治下士人阶层的一个典范代表。
荀彧之死不但使荀氏家族对曹操埋下很深的仇恨,也使以荀彧为核心的颍川士人群体以及以荀彧为表率的士人阶层产生了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恐惧之感。由此颍川士人与曹氏政权之间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隔阂,曹操在世之时,或许颍川集团不会表现的很明显,但是深深的裂痕已然出现。荀彧 、荀攸叔侄死后,颍川谋士群体的中心地位逐渐转向了陈群 、钟繇以及后来的司马懿等人。这里需要指出,虽然司马懿是温县人,在地里上不属于颍川集团,但是因为荀彧的举荐。另外,温县和颍川同属豫州,相距不远,加上司马懿的刻意笼络和联结,颍川集团和司马家族比较亲近。
后来曹魏政权出现司马懿这样的鹰扬之臣,颍川士人选择了沉默;而当司马氏这个鹰扬之臣开始侵夺曹魏大权并且不会损害颍川士人利益,甚至可能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大利益时,不仅荀勖、荀顗为代表的荀氏家族士人不遗余力地帮助司马家族,其他颍川大家族士人如陈泰、钟毓、钟会、庾峻、杜畿、赵俨等或因为与荀氏家族关系紧密,或因为利益的获得等不是选择积极支持司马氏,就是选择了缄默顺从。所以在司马氏篡取曹魏政权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不得不说颍川士人集团的选择非常关键。
荀彧死于公元212年,而司马炎篡位则是在公元265年,仅仅过去了五十多年的时间。颍川集团在曹操阵营中如此关键,而荀彧作为颍川集团的核心领导人物。荀彧的存亡、荣辱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颍川士人集团乃至曹氏集团中其他人的心态和行为。对这样一个曹操自己都“没世不忘”的人物,曹操最终因政治分歧将他逼死,这无论给颍川士人集团还是后来建立的曹魏政权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一定程度的延续到司马氏篡权夺位的关键时期,不知道曹操如果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逼死荀彧?
-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2024-05-23
-
关羽和张飞都只是民间小贩 他们是如何成为三国名将的 2024-05-10
-
历史上真实的华歆是什么样的人?在乱世成功靠的是什么? 2024-03-22
-
关平在正史中的形象如何?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4-06-25
-
吴懿:蜀汉后期的大将,为何知名度不高? 2024-02-24
-
张昭选择投降,孙权不同意 两人为什么会意见不一致 2024-07-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