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 曹丕为何刚接手位置就称帝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对曹操和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不敢称帝,为什么曹丕敢称帝呢?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对于曹丕来说,之所以能够迅速篡汉自立,离不开曹操打下的基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操没有称帝,曹丕却敢篡汉自立呢?
一
首先,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曹操没有称帝来说,原因之一就是不愿坐实骂名。曹操从开始起兵,打天下开始,就被骂“托名汉相,实为汉贼”。针对这些骂名,曹操本身是不承认的。他曾对汉献帝说,没有我汉室现在在哪?没有我曹操,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那还有什么汉室!由此,因为不希望坐实骂名,特别是即便不称帝,曹操依然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也即可以说是事实上的皇帝了,所以曹操至死都没有篡汉自立。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因为当时的江山都是曹操南征北战打下来的,所以即便没有称帝,手下的文臣武将依然听命于曹操。但是,等到曹操去世后,曹丕则缺乏足够的功勋、威望来压住这些文臣武将。在此背景下,曹丕选择取代汉献帝刘协,建立魏国,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如对于曹丕来说,能力威望不及父辈,势力基础不如父辈,所以他才需要尽快称帝,正是为了确定易代事实,彻底浇灭忠于汉室势力反扑的幻想。更为关键的是,曹丕一旦称帝,也就和曹操留下的文臣武将确立了君臣关系。
三
再者,在笔者看来,曹操之所以不敢称帝,也跟当时的形势不乐观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曹操需要击败袁绍等强大的诸侯。在击败袁绍、拿下荆州后,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战。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刘备、孙权,其很可能在生前就称帝了。在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但是,马超等人又让曹操疲于奔命。好不容易击败马超后,平定凉州后,刘备又拿下了汉中之地,关羽又在北伐襄樊,甚至对当时的都城许昌造成了不小地威胁。由此,如果当时的曹操强行称帝,只会陷入到内忧外患的险境中,可谓智者不为。
四
最后,等到关羽兵败被杀之时,曹操因为年纪较大,也在不久之后就病逝了。在此背景下,曹丕即位后,关羽对于曹魏的威胁已经被解除了。并且,在曹操去世前,孙权已经称臣了。彼时,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之后,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作出示好举动。由此,对于当时的曹丕,面对的是一个孙权称臣、刘备势力严重被削弱的良好形势,这是其敢于称帝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
-
诸葛亮从村夫到丞相,机缘、努力缺一不可 2024-01-25
-
薛综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2024-05-13
-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关羽就没有防备东吴吗 2024-06-15
-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2024-05-28
-
为何竹林七贤中嵇康的名气最大呢? 2024-02-09
-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能救他的人分别都是谁? 2024-04-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