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死后殉葬制度都没有废除 张皇后为何没有殉葬
- 中文名:朱高炽(1378年~1425年)
- 国籍: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中都凤阳
- 出生日期:1378年8月16日(洪武十一年)
- 逝世日期:1425年5月29日
- 主要作品:《明仁宗御制文集》、《明仁宗御制诗集》
- 主要成就:靖难之役中坚守北平;在位时期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 在位时间:1424年9月7日-1425年5月29日
- 庙号:仁宗
- 年号:洪熙
- 陵寝:献陵
- 前任:朱棣(明成祖)
- 继任:朱瞻基(明宣宗)
对朱高炽和张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皇帝朱高炽死时殉葬并没有被终止,为什么张皇后没有殉葬呢?
首先,自商周开启殉葬制度以来,就没有让嫡妻殉葬一说,单单是皇后这个身份,张皇后就不可能被殉葬。皇后是谁?皇帝是一国之主,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是天下臣民的母亲,是后宫的掌控者,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妃嫔、后宫的宫女、女官等,天下的女子,都是她的臣属。而在礼法上,她可是与皇帝拥有着同等的地位和待遇,是出同车、入同座,穿同制,皇帝有龙辇,皇后则有凤辇;皇帝有龙冠、龙袍,皇后则有凤冠、凤袍;皇帝有玉玺,皇后则有凤印。
同时,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等特殊节日之时,她还可与皇帝一起,坐在高高的龙椅、凤椅之上接受百官的朝贺。试问,就是这样高贵,天下唯我独尊的对象,她有可能成为殉葬的对象吗?将她殉葬,就等于是让皇帝殉葬皇后一样的可笑。
其次,古代是最讲究孝道的,身为皇帝,自然是孝子的典范,只要他不昏,孝顺母亲就是他所必须要做的事情。而皇后,作为皇帝的嫡妻,即使她不是新帝的生母,也是他宗法上的嫡母,是礼法上所必须要认可的母亲。因此,作为新帝,无论他愿意不愿意,尊重、孝顺嫡母,并为其上皇太后的尊号,这是他即位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此时,如若新帝敢让皇太后去为先帝殉葬,那他注定就会遗臭万年,为天下人所不容,为史官所不齿,且就算他敢冒这个险,百官也会极力阻止他。
如此,就算不是皇帝的生母,皇后也不会被殉葬,更何况张皇后还是新帝明宣宗朱瞻基的亲生母亲,有这层关系,张皇后就更不可能被殉葬。
最后,即使允许皇后殉葬,以仁宗与张皇后的关系,他也是绝对不会狠心地让其陪自己死的。张皇后与仁宗相濡以沫三十年,陪他走过乱世(靖难之役),也陪他走过盛世(永乐盛世),他们可以说是一对共过患难的夫妻。同时,期间,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并为其诞下被解缙誉为“好圣孙”的朱瞻基。因此,对于仁宗而言,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皇后是“恩人”,若不是她在内讨好朱棣、徐皇后,在外生下被百官盛赞“好圣孙”的朱瞻基,恐怕仁宗的储君之位也不会稳固。
因此,于情于理,仁宗都不会让张皇后为他殉葬的,毕竟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带有“仁”庙号的皇帝,仁宗的性格是很仁慈与宽厚的,他对于意图与自己争夺天下的弟弟们尚且仁厚对待,更何况是对他而言有大恩的张皇后呢?
总得说,张皇后不会被殉葬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她皇后的身份,身为一国之母,她是绝不会成为殉葬的对象的。其二张皇后是朱瞻基的生母,作为新帝的生母,她更是绝对不可能成为殉葬的对象。其三张皇后与仁宗的感情是真挚的,是深厚的,因此无论如何,仁厚的仁宗也是绝对不可能让她跟随自己而去的。
-
李太后是如何从宫女逆袭成太后的?她有哪些成就? 2024-03-23
-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2024-05-16
-
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出轨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2024-05-30
-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偏爱 2024-08-15
-
明朝在要灭亡之前 崇祯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女儿 2024-05-13
-
崇祯都已经杀了魏忠贤 明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2024-05-0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