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为何会逃亡十多年?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 本名:姬重耳
- 别名:晋文公、公子重耳
- 所处时代:春秋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地:曲沃
- 出生日期:公元前697年(有争议)
- 逝世日期:公元前 628年
- 主要成就:拔擢贤能、强大晋国;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勤王败楚、称霸春秋
- 谥号:文
- 在位时间: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
- 典故:退避三舍、志在四方、贪天之功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历史名人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人们常说,“黄忠六十才跟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白素贞一千多岁下山谈恋爱,你说你急神马急?”对于黄忠来说,六十岁才遇到了明主刘备,并在之后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而对于本文的主角晋文公,同样是在六十岁在登上了晋国的国君宝座。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作为晋献公的第二个儿子,因为害怕遭到骊姬的迫害,所以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启了一场列国逃亡之旅。当然,虽然是在外面流亡,但是风流调侃的晋文公重耳却收获了众多美女的芳心。
在重耳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取了一个叫逼姞的女子,并在不久后剩下一个叫作姬欢的儿子。在自己的封地蒲地开开心心过了二十多年后,由于骊姬带来的五世之乱,姬重耳在慌张下开启了一场流亡的旅程。
重耳一行人在抵达狄国,正巧狄国在攻打另一个赤狄国家咎如时获得了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子。于是,相当了解重耳喜好的狄国国君就把叔隗、叔隗这两个大美女送给了重耳等人,不过重耳却选择了年仅十三岁的季隗。
人生低谷的重耳,很快就和季隗生了两个孩子。虽然重耳在狄国过着安乐的太平日子,但为了防备晋惠公的刺杀,重耳不得不继续逃亡。可是他放心不下这正当年少的妻子,于是在逃难前,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看到这段话我不禁好笑,算起来姬重耳在狄国居住十二年了,已经五十四岁了,这么一个老头子要年轻美貌的妻子等自己二十五年后功成名就来接她,的确是自私了点,当然这也充分表达了姬重耳对妻子的难分难舍之情,和对前途的迷茫之心,她的妻子也很有趣,回答到:等你二十五年,我坟头的柏树都长大了。虽然如此,妾一定会等你的。史记里没有记载季隗的结局如何,倒是左传里有一句带过了,姬重耳即位后派人迎回了季隗母子,正所谓的母凭子贵,季隗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多大作为,所以这个在患难中迎娶的妻子成就了一段佳话之后就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姬重耳一路上忍饥挨饿,好不容易到达齐国了。正好遇上了正在追求春秋霸业的齐桓公,即便重耳是晋国的流亡公子,但是要面子的齐桓公不仅慷慨的提供美食,还把齐宗室的女孩子许配给他做妻子。面对齐姜的温柔乡,重耳情愿如同刘禅一样“乐不思蜀”。不过,齐姜却对姬重耳说:“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但是姬重耳依然抱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想法,齐姜看到这个姬重耳不听劝,于是和姬重耳的舅舅合谋把他灌醉,然后乘他昏迷不醒的时候把他送离了齐国,等姬重耳一醒来发现离齐国很远了,恼羞成怒的重耳恨不得杀了坏事的舅舅。不过,毕竟生米煮成熟饭,只有释怀了,于是向南方的楚国进发。
姬重耳到了楚国后,秦穆公因为跟晋惠公的儿子晋质子逃跑的事情闹翻了,于是派使者来楚国迎回了姬重耳,而且一下子给了姬重耳宗女五人做妻子。有意思的是,秦穆公还把姬重耳弟弟晋惠公的儿媳妇(晋怀公的妻子)也嫁给了姬重耳,这可是违背人伦的,一直有贤名的姬重耳生气了不想要,后来他的手下司空季子说:“大丈夫不拘小节,你连她老公(晋怀公)的国家都要攻伐了,何况是他的老婆呢?!现在正是要依靠秦国的时候,不能拒绝惹秦穆公生气呀,复国要紧!”姬重耳只好委屈求全接受了晋怀公的妻子,秦穆公看到姬重耳这么能受委屈,大欢,等晋惠公死后,马上派秦兵护送姬重耳去晋国夺取了君权。
在成功登顶晋国国君后,重耳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流亡路上的各个女人。根据古代诸侯的礼节,重耳的夫人正好达到了九的最高指标。在这就为夫人中,秦国的宗女排在了第一位,是一个叫文赢的秦女是嫡妻即正妻,只有一人,其它的叫庶妻,最多可以有八个,第二的是襄公生母逼姞,三妃为季隗,四妃为杜祁,五妃齐姜,六为晋怀公的妻子,七八为秦女,名字不祥,九妃为辰赢。
-
秦襄公是谁?t他的真名是什么? 2024-08-06
-
秦昭襄王简介 秦昭襄王的历史功绩 2023-12-30
-
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泽忽悠当宰相的故事 2023-12-14
-
管仲的后世评价如何?为何被称为华夏第一相? 2024-06-11
-
赵武灵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继位的?有哪些作为? 2024-04-27
-
鲁班曾发明过无人机?他都发明过哪些东西? 2024-03-0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