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备是什么身份?他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是为何?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刘备,即汉昭烈帝,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看三国演义,我们经常都能看到刘备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表明自己乃是皇室后裔,提高自己的身份。那么我们不禁要好奇了,汉朝的创始人乃是刘邦,为啥刘备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而要专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
不得不承认,刘备真的是非常聪明,凭借着“中山靖王之后”的这个招牌,成功为他打响了名声!东汉末年,黄巾军肆虐,刘备想要创下功名,改变生活条件,于是带着关羽张飞去投靠了涿郡太守刘焉,就凭着这身名号,刘备就得到了刘焉的重用了,开启了自己的立功之路。之后的诸侯会面,刘备更是凭着这份名号与众诸侯同坐,受到众人敬重。也正是因为这份名号,刘备在老百姓的心中地位非常高,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觉得他非常仁义,都想要跟随他。
可以说,刘备之所以成功,除了他自身的能力非常强,为人仁义,他“中山靖王之后”的这个招牌也为他助力不少。那么既然连“中山靖王”的招牌都如此管用,为啥刘备不一步到位,干脆直接用刘邦的招牌,这岂不是更加管用吗?他不是不想说自己是刘邦之后,而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不能这样说。
一、不能僭越规矩
首先我们要承认,刘备的这个“中山靖王之后”的这个名号应该并不是假的,并非刘备自己虚构出来的。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备为了给自己获得政治筹码,特意虚构一个名号,想攀上皇室后裔的招牌,不过事实上,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不太可能!
刘备虽然自幼家贫,被迫织席贩履为生,但是他的爷爷辈其实还是比较发达的,也算是朝廷官员,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发展到他这一支,落魄了而已。而且他的旁支,其实还是过得不错的,刘备小时候读书就是他的旁支叔父资助的。这其实就是因为刘备的家族太大了,他爷爷生的儿子太多,儿子又生了许多的儿子,所以到他这一辈就不行了。既然刘备的爷爷乃是当官的,所以他们家族的身份其实早就是被人查验过的,他们宗族的族谱应该是经得起查证的!
古代社会和我们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乡村生活,最大的统治力量其实并不是王法,而是宗族!所谓皇权不下乡,在乡村一级,完全是靠宗族力量自治。刘备家族在当地这么大,族谱是肯定有的。他的爷爷辈又是当官的,自然会沾上宗室后裔的身份,所以族谱肯定是需要上级查探的,既然他爷爷这辈查出来没啥问题,刘备这一辈应该也是没啥问题,所以刘备肯定是“中山靖王之后”。
刘备宗族这一脉,最开始的祖先乃是中山靖王刘胜,自然也是刘邦的后人,但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中,只有皇室正统的那一脉才能把刘邦挂在嘴边。凡是宗室后裔,均是刘邦的后裔,都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那怎么分得清自己到底是那一脉之人?所以说,为了避免僭越规矩,同时也是为了说明自己到底是那一脉的人,刘备是不能称自己是刘邦后人的,也不能说自己是汉景帝后人,而只能说自己是某个王爷的后人。
二、刘邦相隔东汉末年太远了
刘邦虽然是汉朝的创始人,但他创建西汉时,距离东汉末年已经将近400年了,相隔这么远,说出来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因为天下宗室的人都是刘邦的后人,没有特殊性啊。
中国有句话叫人走茶凉,刘邦是西汉创始人,而刘备生活的东汉,创始人乃是刘秀,刘备要是真想攀附名声,其实也应该去攀附刘秀,相比较而言,刘秀生活的时代距离刘备更近,影响力更大!只不过刘备的族谱经不起查,只能查到中山靖王这一脉,查不到刘秀这一脉,要不然刘备肯定会宣称自己是刘秀的后人!
总的来说,刘备之所以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之后,而是强调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刘邦距离刘备时代相隔太远,子孙后代太多,刘备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体现不出他的特殊性,反而容易让人以为他是在故意攀附皇室,相比较而言,中山靖王这个招牌就好用多了,低调奢华有内涵;二是当时的宗族规矩所限制,刘备是旁支,要和正统的皇室一脉区分出来,所以只能说自己是某个王爷的后人,而不能说自己是某个皇帝的后人!
-
诸葛亮如果多活十年的话 诸葛亮统一天下的机会有多大 2024-04-23
-
关羽温酒斩华雄靠的是谁?是自己还是袁绍 2024-02-03
-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最突出的人是谁,命运如何 2024-05-19
-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坚持了三十年 蜀汉是怎么做到的 2024-07-14
-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2024-10-06
-
三国时期司马氏都有哪些长寿之人? 2024-04-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