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两个妃子曾经陷害过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是怎么对待她们的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 姓名:李渊(公元566~公元635)
- 别名:李叔德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1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635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 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 庙 号:高祖
- 谥 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年号:武德
-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陵墓:献陵
- 下一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
还不了解:李渊妃子和李世民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的2个宠妃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是如何处理她们的?
历史上开国皇帝大多都是神勇无比的,地位与能力都在该朝的历代皇帝之上。但凡事也有例外,比如说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知名度就远不如“二代目”李世民。
作为唐代繁荣盛世奠基者与发展者,李世民虽称不上千古一帝,但也算是励精图治,流芳千古了。曾经所有对他不好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尤其是下黑手的两个兄弟与偏心眼到极点的父亲。而在这场“报复风波”中,其实还有两位后宫嫔妃参与其中,对李世民进行多番陷害,她们后来得到了什么样的下场?
助父登基有勇有谋
李渊子女众多,能够领兵作战的不在少数,但论起对战场的掌控力以及自身的武力值,谁也比不上天生将才的李世民。幼年时期,李世民就展现出了与兄弟姐妹截然不同的魄力与才华,长大之后更是跟随李渊南征北战,多次救父于水火之中。就连最早李渊谋划起兵也是全靠李世民暗中筹划,推波助澜。晋阳起兵之后,李世民四处招揽能人战将,带着他们拿下了一场又一场战役,几乎是所向睥睨。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不是激进之人,虽然时常大败敌军,却从来不会轻视对方,对战之前一定做好充足的准备。也正是因为这份谨慎,才让李世民多次死里逃生,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李渊称帝之后,全国范围内的混乱并未被完全扫平,因此李世民刚获封号就带着部队四处南征北战,不仅镇压了内部的叛乱,让土地势力的归属变得一统,还抵御了边界趁乱进攻的突厥。李世民的“闪耀战绩”超越了朝中所有的武将,也让李渊无可再封,于是创建了一个更高的头衔“天策上将”给他。这个头衔自他之后,唐代再无人获得。
爹不疼兄不爱的工具人
按理说,这样一位文成武德,能征善战,知人善任,又善于笼络人心,
体恤将士百姓,几乎浑身上下写满了优点的儿子才应该是李渊注重信任的,但他却完全的反其道而行之。李渊对李世民极为不喜,早年间还需要利用他征战的时候,还会对他假以辞色,等到国内外战乱平息,他的皇权稳固之后,便表现出了异常冷漠无情的打压举动。
李渊的着重表现为,对李世民的功劳与诉求视若无睹,毫不在意李世民的卓越,把他当成一个不允许有自己的喜悲的工具人使用,着重打压他的势力发展。有一次,李建成与李元吉密谋下毒杀害李世民,李世民虽谨慎小心,但也不幸中招了,血喷了三尺高,差点就要命丧黄泉。幸而家中奇人异士众多,其中有一位能力非凡,将他救了回来,要不然他就没有登基称帝的事情了。
李渊这边阴差阳错地得知了这件事情,第一时间秘密赶到了秦府。而他见到李世民说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关心,也不是说请调和,而是威胁李世民闭嘴,不允许对外说到这件事情,更不允许抱负追究。李渊的这个举动连身边的谋士都看不下去了,等李渊走后集体谏言起兵造反,自己坐江山算了。李世民却觉得此时不是时候,将此事压了下来。
如果不是历史上记载李世民确实是李渊亲生的,估计大家都要怀疑他是捡来的了,同样都是儿子,为什么区别就这么大呢?其实李渊的想法不难猜透,他之所以如此对待李世民,还是因为忌惮与恐惧。前面曾提到,李渊能够顺利起兵,李世民在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李渊还因此许诺了他太子之位。但天下大定之后,李渊立刻卸磨杀驴,将太子之位给了长子,还不断的打压伤害他。
李渊这么做,是因为他害怕自己这个过于神勇的儿子,害怕他当上太子之后迅速地取代自己的位置,也害怕自己在这个“太子”的威慑下成为一个傀儡帝王。而李建成比起李世民就要好控制得多,他如果想要登基继位,就必须要依靠老父亲的势力,所以他才是李渊认为的最合适的“继承人”。说白了,李渊还是舍不得手中的权利。
吹枕边风的两个宠妃
从李渊与李建成等人态度来看,李世民完全就是个四面楚歌的小可怜,但这其实还没有到极限,因为在后宫中还有两位善于吹枕边风的宠妃同样对他“照顾”良多。这两位宠妃分别是张婕妤与尹德妃,因为年轻貌美深受宠爱。按理说,后宫不得干政,她们这些宠妃与前朝关联不大,为何要故意针对李世民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权利地位”四字。
张婕妤与尹德妃虽然年轻,却因为备受宠爱生下了皇子,正所谓母凭子贵,有了皇子的两人便开始起了别样的心思。然而当时李渊已到暮年,成年的儿子有好几个,这些幼子完全排不上号,再加上她们的母族势力并不强,如果想要获得权利地位,只能选择依附他人。
当时朝中李建成与李世民两党正竞争火热,张婕妤与尹德妃完全可以隔岸观火,等到局势明朗之后再做出选择。但这两个人并不是那种能沉得住气的人,很快就选择了李建成这个正牌太子。李建成从不放弃任何一个陷害李世民的机会,所以在得到宫里两个充分递来的投名状后,很快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李建成在外面给李世民制造危机,两个宠妃就在李渊身边言语挑拨,让李世民再也没法翻身。
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李渊也因为宠妃几句挑拨对李世民更加的厌恶。然而就在这两个女人畅想未来的富贵生活的时候,玄武门之变爆发了,太子李建成被当场射死,李渊也很快被架空无法再发号施令,她们的美梦彻底破碎了。两人十分害怕李世民的秋后算账,赶忙跑到了李世民身边主动求饶。李世民对这两个女人厌恶不已,但想到两个年幼的弟弟也没有痛下杀手,只是把她们关在了冷宫,永远的远离了富贵荣华。
结语:
李世民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这从他多年的隐忍不发,忍辱负重,以及最后放过了两个宠妃等种种细节中就能看出。李世民放过了她们,在当年的朝臣看来是仁善,在如今看来却是有些伪善。对于李世民来说,留她们一命远比杀了她们对他更加有意义。这一举动不仅洗刷了自己刚刚诛杀兄弟的阴狠,表明了自己仍有良知,更是让两个年幼的弟弟记住了他的恩德。即使将来两人“恩将仇报”,李世民也站在了正义的一方讨伐,实在是细思极恐。
-
李绅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什么争议的地方? 2024-09-20
-
李多祚曾协助发动神龙政变,为什么被李显处死? 2024-07-16
-
王同晈:唐朝官员、神龙政变功臣之一,他为何被杀? 2024-07-19
-
武则天长女安定思公主为何会夭折?真相是什么 2024-03-26
-
王忠嗣还活着的话,安史之乱就不会出现吗? 2024-03-12
-
曾大破吐蕃唐朝将领严武和杜甫是什么关系 2023-12-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