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发迹的?
历史上的高俅与文学作品中的高俅,应该是大异其趣的。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俅的发家可以说是“机缘+巧合”的集中体现,他一生中得遇三位贵人相助,最终才走上飞黄腾达之路,而他所遇到的第一位贵人,正是苏轼。
苏轼,高俅的第一位贵人
在史书中,高俅的出身记载不详,不过南宋王明清在《挥麈后录》中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纡,而曾纡则是曾布的儿子,因而这段记载还是比较可信的。
由此可见,虽不知高俅此人从何而来,但其曾为苏轼小吏之事应当属实。而因其写的一手好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加之为人乖巧,早年间也比较本分,因此应当是极受苏轼重用的一位小吏。
元佑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至中山府,临别之际,苏轼还曾想方设法为高俅推荐去处。由此可见,苏轼应当对高俅是比较看重,至少是比较喜爱的。
苏轼为高俅寻找到的第一位下家是曾布,但是却被曾布所拒绝。于是苏轼又转而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另一位朋友,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
王诜,高俅的第二位贵人
这太尉王诜的身份可不一般,他乃是宋神宗的妹夫,也就是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的姑父,高俅投身其门下,飞黄腾达已是指日可待。
王诜身为驸马却又招蜂引蝶,长期冷落蜀国长公主,虽为宋神宗所不喜,但其身份毕竟不一般,当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再加上王诜乃是一个丹青书法的好手,因而与当时的端王赵佶却私交不错,两人时常私下切磋,因而经常有往来。
元符三年(1100年),高俅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根据《挥麈后录》中的记载,王诜与赵佶在等候早朝时相遇,赵佶想要修理鬓角,却忘带了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刀样式新颖,便夸赞了一番。王诜见赵佶喜欢,便说自己一共做了两个,家中还有一个没有用过的,早朝结束后便派人给赵佶送去
而替王诜为端王赵佶送篦子刀不是别人,正是高俅。高俅带着篦子刀来到端王府时,碰巧赵佶在题蹴鞠,高俅本身也是个蹴鞠高手,在一旁观看后便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赵佶或许是看到了高俅的表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高俅倒也年轻气盛,便欣然上场,与赵佶对踢了一番。
高俅高超的球技引起了端王赵佶的喜爱,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王爷要人,而且只是个跑腿小厮,王诜当然无不应允,于是高俅转而便进入了端王府。
赵佶,高俅的第三位贵人
前文说过,高俅为人甚是乖巧,想必待人接物也不一般,因而很快便得到了端王的喜爱,成为了身边亲信。
而更为巧合的是,就在高俅进入端王府不久后,即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1100年2月23日),宋哲宗赵煦驾崩,因其无子,因而端王赵佶得以继位为帝,是为宋徽宗。就这样,高俅的身份再度水涨船高,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而且凭借宋徽宗赵佶的宠信,其在官场中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青云直上。
宋朝虽然“重文轻武”,因而对于文臣的任职要求也极高,哪怕是最基层的县令,也要求必须是三考的进士出身,因而像高俅这样的王爷玩伴出身,想要进入文官圈子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而武将相对于文官来说,任职的伸缩性自然也就比较大了,然而即使如此,没有边功,想要成为高级武官也是不可能的。
赵佶对于提拔高俅,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他先是将高俅下方到基层,托付给守边大将刘仲武,用来给高俅“镀金”。而刘仲武也知道赵佶将高俅托付给自己的意思,因此只要有战功,必然少不了高俅一份。就这样,高俅凭借守边立下的“赫赫战功”,最终被提拔到了太尉的高职。
-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2024-06-13
-
圣相李沆是什么人?他的6个预言是什么? 2024-08-04
-
王益柔:北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2024-07-19
-
高俅最后是什么结局?他是被谁杀死的? 2024-07-07
-
曹皇后从不干涉朝政,成太后以后为何想废帝? 2024-01-14
-
赵佶的皇后叫什么名字?出身又是什么样的? 2024-08-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