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曲阿小将、文鸯的实力到底如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三国演义中,武将众多,他们精彩的表现令大家叹为观止!然而除了那些成名已久的超级猛将,演义中也有一些猛将出场极短,但表现却足以惊艳众人!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两个战力世所罕见,却一闪而逝的武将。
一、曲阿小将
曲阿小将应该是整个三国演义中最神秘的人物了,其胆色、武力均是上上等!曲阿小将原本是刘繇手下一个不知名的小将,当时太史慈请战孙策,但是刘繇却担心中了孙策的埋伏,不敢出兵,结果整个军营,就只有曲阿小将一人愿意助战,令人震惊!
原文:大叫曰:“有胆气者,都跟我来!”诸将不动。唯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马同行。
瞧瞧曲阿小将的这份胆色,有几人能比?可以说,刘繇手下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曲阿小将!而事实上,曲阿小将也并非空有胆色,人家的实力也是非常强悍的!
两军对阵,太史慈这边就两人,而孙策那边有十三人,为了能成功抓获孙策,且不受其手下影响,太史慈向孙策发出了单挑要求,最终太史慈且战且退,将孙策引向了远处,远离了孙策的手下!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孙策的手下是不可能看着孙策远离而不跟上的,毕竟万一孙策出事了,他们担待不起。况且他们这边还剩下12个人,而敌人只是个曲阿小将,12人再怎么也可以分出几个人去跟着孙策吧,但结果是这12人直到孙策快要遇险了才出现!
原文:忽然喊声后起,乃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骑亦冲到。
可以看到,孙策的手下十二骑是直到刘繇援军到了之后才出现的,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他们十二人根本没有到达孙策和太史慈的作战地点,那么他们干嘛去了呢?难不成他们就站在那里傻乎乎等着?这明显不合理!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被阻拦了救援的步伐,而阻拦他们的人只能是曲阿小将!这样一看,曲阿小将凭借一人之力挡住东吴猛将十二人,这足以看出曲阿小将的超强武力了,战力世所罕见!
遗憾的是,自此以后,曲阿小将一闪而逝,不知道是死是活!
二、文鸯
很多人认为,七进七出说的是赵云,其实这话不对,七进七出这话,其实说的是文鸯!当年文鸯随同父亲一起袭击司马师大营,把司马师吓得眼珠都蹦出来了,而且文鸯率军冲杀司马师中军,魏军中几乎无人能挡,遗憾的是他爹文钦未能及时出现,否则司马师很可能被文鸯给干掉!如果说文鸯冲击司马师中军的表现,震撼了众人,那么文鸯撤退时的表现,就足以闪耀整个三国了!
文鸯撤退的时候,手下都跑散了,只有他一人,但是魏军对他紧追不舍,于是文鸯愤怒了,直接单枪匹马冲进了魏军追兵的阵营,将魏军打得落花流水!注意哦,当时的文鸯只是一个人,而魏军追兵有上百人,结果被击败的是魏军,这说出来估计没几个人会信!事实上,就连当时追击的魏军都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他们认为文鸯只有一个人,怎么可能击败他们,这一定是中间有问题,于是他们再次集结,奋起直追,结果又被文鸯给击败了!
原文: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
被再次击败的魏军,仍然不死心,不愿意相信自己上百人拿不下文鸯一人的事实,于是他们反复追击文鸯,又被文鸯反复击败,前后估计有个六七次,最终魏军追兵彻底失去了追击的信心,他们认命了,确实玩不过文鸯!
从三国演义的这段描写来看,文鸯此人,简直就是赵云在世,太厉害了!遗憾的是,文鸯最终因父亲文钦被杀,重新投靠了司马师,而且之后再无记载,消失于演义中了,要是司马师重用文鸯,将其用于战场,估计文鸯能创造出更厉害的战绩,他应该算是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了,但是出场时间比较短,一闪而逝。
-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2024-10-10
-
赵云与姜维大战的结果是什么?常胜将军也会败 2024-04-10
-
宗预是什么人?蜀汉王朝的外交名将 2024-01-31
-
贾诩为什么劝阻曹操打赤壁之战 贾诩这是出馊主意吗 2024-07-27
-
司马懿作为三国中的一员 司马懿扮演者什么角色 2024-06-29
-
三国时期高顺是什么样的人?最后为何会被曹操所杀? 2024-03-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