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公艺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据《资治通鉴》:“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部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
唐代的张公艺,是“礼让齐家”的治家典范,他是张姓挥公的第101代世孙,同时也是西汉名臣张良的第22代世孙。他以“忍、义、理、让”治家,开创了“九代同居”。其全家,最多时竟有人口千余之众,并且每餐开饭前都打鼓才能聚齐吃饭。他所在的家族是经历了三个朝代一共110年的大家族,并且还受到北齐、隋、唐三朝四位皇帝的慰抚和旌表。
而却有一个皇帝故意的去刁难这一大家族,皇帝赐他2个梨,命900人分吃,事后连皇帝自己都服!
事情要从张家声名远扬说起。
公元550年,北齐皇帝高洋便给张家赠匾“雍睦海宗”。到了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又给张家赠匾“孝友可师”。而到了公元635年,唐太宗李世民则给张家赠匾“义和广堂”。一个家族,能够得到如此多位皇帝的赞誉,真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张公艺治家是为人所钦佩的,他们不但家庭内部互相谦让,并且对外也是十分的大度。他们家族的农具粮食被人家借走了,有就还,没有便就此作罢,即使是人家将借走的耕牛拿去贩卖,他们也不予追究。
而到了唐高宗麟德年间,高宗李治以及皇后武则天“有事泰山”,而路过郓州时,“亲幸其宅”。
张公艺向唐高宗,介绍了一些家里其他情况:“我们九世同堂,全家一共有900多人口共享餐饮,每到吃饭时间,便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予以内外,男女分别入席,其中老人在上,而晚辈在下,儿童则另设桌凳,大家谦恭礼让,上下仁和,雍睦熏蒸。”
对此,唐高宗便想考验一下,这个张公艺治家的本领是否如同听闻的那么厉害,于是他便有意的刁难。李治便取来两个梨,想看他如何分给那900多号人吃。
而张公艺接过之后,不慌不忙,让其家人用石臼将梨粉碎,并放在缸注水,之后鸣鼓集合全家,叫每人都用小匙饮汁一口。只有这样的办法,才能使全家人都可以尝到这两个梨。对此,李治也表示服气。这些记载,时至今日还画在"百忍堂"的墙壁上。
并且,这个大家庭不仅是全家人都井井有条,甚至连家畜也别有不同。他们家族养犬百只,亦效家风有序,若是少了一只还没到就都不进食。据说,唐高宗当时看了维权的情形之后,也是非常的惊讶。而直到现在,还有“张公艺家的狗缺一不食”的说法。
唐高宗李治在经过了各方面的观察,对这个家族确实是非常的钦佩,他也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家族确实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于是,唐高宗便向张公艺治家请教秘诀,而张公艺写了100个"忍"字,并对李治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
对此,唐高宗深受感动,便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以赞颂之。
当时的一代才子、唐朝“草圣”张旭还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影响深远,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
之后,该族人便以“百忍”作为族徽。此外,其族望还有清河、亲睦、冠英、燕贻、孝友、敦睦、敬宜以及流远等等堂号。
对此这个家族的测验,让唐高宗心服口服,于是之后李治离开后便马上下了一道命令:分食十道。为了鼓励全社会向张家学习,他令整个张家分散开来,并各领一支族人,在全国各地树立起典范。
而在分家时,张公艺就砸破了一口铁锅,让各系领一块碎片而走,如果在哪一日重聚时,可以拼凑在一起。而后世“铁锅张,遍天下”的说法便流传开来了。
千百年以来,张公艺及其家族,倍受人民的尊敬。至今,他所写的“百忍歌”,还在当地广泛流传,并且影响深远。
《张公百忍全书》:百忍歌,歌百忍;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
李世民爱过的八个女子中 李世民最爱的人是谁 2024-07-22
-
唐朝宰相袁恕己在神龙政变后是什么下场? 2024-06-23
-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都经历了什么事情?权力有多大 2024-03-11
-
尉迟恭的武器是什么,尉迟恭是怎么死的? 2023-12-17
-
唐朝陈玄礼结局是什么?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4-09-14
-
李亨为何不等李隆基传位?真相是什么 2024-06-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