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后期谁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是姜维吗?
- 中文名:姜维
- 别名:姜伯约
- 字号:伯约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
- 出生日期:202年
- 逝世日期:264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洮西大破王经,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
- 代表作品:《蒲元别传》
- 爵位:当阳亭侯,平襄侯
- 追封:开明王(西魏)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三国,大家总是热衷于讨论其中的猛将,而说起三国武将,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三国前期的第一猛将吕布,他勇猛无敌,连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联手都无法拿下他,可见其实力有多么强悍,无愧于三国第一!那么三国前期第一猛将是吕布,后期第一猛将又是谁呢?
关于三国后期的第一猛将,历来争议比较多,有说是马超的,有说是赵云的,也有说是姜维的,事实上这些看法都不正确!严格来说,马超和赵云应该算是三国前中期的猛将,而且在他们那个时代也有非常多的猛将,他们排不上第一。姜维跨度比较大,倒是能算三国后期的猛将,但是同真正的第一猛将相比,姜维还是差了一点!真正的三国后期第一猛将,既不是马超、赵云,也不是姜维,而是文鸯!
说起文鸯,估计很多人都不是非常清楚,因为大多数看三国只看到诸葛亮死后,之后许多人就没再继续看下去了,然而诸葛亮死后,蜀汉还继续存在了数十年,在这数十年中,天下还是出现了许多人才的。而这个文鸯,就是魏国那边的人才!
文鸯父子原本是忠于曹家的军队,由于司马家篡夺魏国大权,引起了文鸯父子的不满,于是他们决定起兵反抗司马家。当时司马家的领头人是司马师,他听说淮南竟然发生叛乱,立刻抽调军队前来平叛,行军速度远超众人想象,很快就到达了前线,令文鸯父子吃了一惊。行军作战,贵在出其不意,所以文鸯父子决定趁司马师立足未稳,展开夜袭!
当时司马师正在休息,忽然营寨内喊声大震,直接把司马师给吓得眼珠都掉出了。这可不是吹的啊,文中是真的这么写的!
原文:师大惊,心如火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
不得不说,文鸯的夜袭,给司马师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此时,文鸯的表现才刚刚开始!
文鸯勇猛敢战,所到之处,魏军无人敢当,直接把魏军给杀了个人仰马翻,还数次率军冲击司马师的中军,不过由于文鸯的军队人少,所以一直没能冲进司马师的中军。原本文鸯是和父亲约定好一起进攻的,结果他父亲的援兵迟迟未到,所以随着时间的拉长,文鸯军队突袭的效果越来越差,等到魏国大军都反应过来时,战况逐渐由突袭变成了两军硬碰硬!
在正面对战中,文鸯曾和邓艾爆发过激战,双方对战了五十合,不分胜败。而后由于魏军人数越来越多,文鸯不敌,只能率军撤退。而就在撤退途中,文鸯再一次显示出了他强大的武力!
当时文鸯自知突袭失败,开始撤退,但魏军这边不依不饶,一直在尾随追击文鸯,于是文鸯独自返回,直接将前来追击的魏军打得人仰马翻,被迫撤退!
文鸯一人击退数百元魏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种强悍的战力,估计也就只有当年的长坂坡的赵云才可以做到了!击退魏军后,文鸯继续缓缓撤退,而魏军这边,估计认为自己几百人被文鸯一人击退,太没面子了,又重新追了过来,又一次被文鸯击退。就这样反复数次,魏军终于认清了现实,他们根本不是文鸯的对手,只能无奈撤退!
原文: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说实话,很多人估计没有看到三国后期的这个故事,如果真的看到了文鸯的作战表现,一定会被文鸯的勇猛所震撼,这是一个多么强悍的人啊,几百人都打不赢他一个!在后文中,罗贯中估计也觉得文鸯的表现实在太逆天了,不好形容他的武力,于是直接把文鸯比喻成赵云,让大家对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而事实上,我们经常说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实际上这根本不是赵云的战绩,而是文鸯的战绩!文鸯才是那个七进七出的猛将!
-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2024-04-29
-
刘禅都已经称帝了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还政给刘禅 2024-07-04
-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2024-05-16
-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偷渡阴平,使得蜀汉灭亡 2024-05-03
-
三国时期张郃与张飞二人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2024-08-15
-
韦曜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为何会死于孙皓之手? 2024-06-2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