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和卫青死后 汉武帝为何着急对卫青家族下手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 中文名:卫青(不详~公元前106年)
- 字号:字仲卿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
- 出生日期:不详,约为西汉汉景帝时期
- 逝世日期:公元前106年
- 官职:大司马大将军
- 封爵:长平侯
- 谥号:烈
- 主要成就:抗击匈奴、袭龙城、收河朔、漠北大捷
- 逝世地:茂陵东北
对汉武帝和卫青家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子夫和卫青死后,为何汉武帝着急诛杀卫氏一族?
提到卫氏家族就不得不说卫子夫这一传奇人物,卫子夫出生卑微,入宫后汉武帝却对这个普通的女孩子一见倾心,卫子夫凭借自己的绝世美貌以及优良美德而受到汉武帝的万般恩宠。而后卫氏家族开挂一样的平地崛起,卫子夫成功的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但是卫子夫和卫青死后,为何汉武帝着急诛杀卫氏一族?真相藏在深处。
既然卫子夫这么受宠,为什么汉武帝后来会在卫青死后着急的杀掉卫氏家族?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卫子夫,卫子夫其实在卫青未死10年之前就已经失宠。卫子夫失宠后,卫氏家族不再是汉武帝特殊关照的对象,卫氏家族从此衰退,而卫青也因此受到冷落,但是卫青受到冷落不仅仅是因为卫子夫。
霍去病大家应该熟悉,霍去病和卫青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卫青与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手下的大将,不同的是卫青性格稳重,霍去病性格猛烈。二人用兵自然也有所不同。卫青擅长持续渐进的进攻,历来求稳。霍去病擅长速战速决绝不拖拉,汉武帝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希望与匈奴的战争快点结束,所以十分赏识霍去病的用兵策略。最后霍去病在追击匈奴的过程中大获全胜,而卫青却损失两元大将,后来霍去病成了汉武帝的宠儿,卫青就此被冷落,最后患疾而死。
卫子夫和卫青死后,卫氏家族地位大大受损。此时,聪慧过人的汉武帝想趁机废除外戚涉政的制度。刘邦建国与外戚吕氏密切相关,但是刘邦一死,吕后就开始让吕氏家族掌管朝中大权,直到吕后死后,朝中大权才慢慢回到刘氏手里。汉武帝刘彻上位后,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真相藏在深处,刘彻每日每夜都想着不能重蹈覆辙,一个皇帝手中没有实际大权,搁谁心也慌啊。解决外戚干政问题成了汉武帝目前心中最大的担忧。正当掌管兵权的卫青病死,最大的角色卫子夫也不在了,汉武帝想方设法的收回大权,卫氏家族掌权的人该杀的杀,职位该撤的撤,卫氏一族渐渐退出朝政,但是汉武帝也并非如此绝情之人,在自己独揽大权以后,卫氏其他不涉政的成员都没有受到牵连,并且同属于卫氏一族的霍去病仍继续辅助刘彻,卫氏家族虽然日益衰竭却还能够得以延续。
最后补充一下:汉武帝刘彻在改变外戚涉政现状时没有对卫氏家族赶尽杀绝,其实本身并不是多么心狠手辣,而是自己聪明才智的体现,作为一个管理国家的皇帝手里却没有实权,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而汉武帝改变了可怕的局面,是一位睿智的君王,值得敬佩。
-
古代军事将领那么多 为何独称韩信为兵仙 2024-09-26
-
历史对霍光的评价是什么?形象正面吗? 2024-07-04
-
陈平为什么没被刘邦清算,还铲除了吕氏? 2024-01-26
-
张释之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2024-06-05
-
汉桓帝刘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几乎和天子特征不沾边 2024-01-08
-
刘邦当上亭长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多少岁? 2024-07-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