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鸿门宴外,刘邦还遇到过一次谋杀,有多凶险?
- 姓名:刘邦(256.12.28~195.6.1)
- 别名:刘季、汉高祖、汉高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主要成就: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 逝世年龄:62岁
- 谥号:高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长陵
刘邦,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汉纪》:“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
提起汉高祖刘邦征战天下的历程中,最为惊险的一次莫过于鸿门宴了,但是你是否知道,刘邦一生除了鸿门宴之外,还曾经历过一次凶险的谋杀!
皇帝刘邦夜宿一地,在得知地名后大惊:赶紧逃跑,结果逃过一死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匈奴,没想到竟中了匈奴的诱敌深入之计,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上,断绝了与汉军主力的联系。
在白登山上既没有水源,又无险可据。危在旦夕时,刘邦派出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贿赂冒顿单于的老婆,这才得以脱逃。
逃脱了险境的刘邦,从代郡南下返回中原,途中来到赵国的都城襄国。赵国的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
张敖看到皇帝兼岳父的到来,便亲自上前车前马后的迎接伺候,分外殷勤。甚至还亲自为刘邦端上酒肉饭菜。而基层出身的刘邦,其文化水平以及素质教养都不高,在面对竭尽谦卑恭敬的赵王时,他张开两脚,微曲两膝席地而坐,像对佣人一般,随意的吆喝以及责骂赵王。
根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里记载:汉高祖七年,刘邦过赵,赵王张敖礼之甚恭,但高祖却在宴间箕踞詈,即肆意辱骂。
赵王对此并不在意,但是他的手下却看不下去了,赵国的丞相贯高以及赵午等人都是赵国的老人,他们性格豪爽而刚烈,是出了名的讲义气和重视名节。
他们见刘邦对赵王如此的轻薄,便一道去觐见张敖,并劝说他:赵王侍奉皇帝那么的谦恭,而皇帝却是如此的粗暴无礼,为了赵王的尊严,请准许我们将这家伙杀掉!
张敖听了大吃一惊并竭力阻止。他甚至还把手指咬破,说:你们大错特错!先父亡国是仰仗皇帝才得以复国,希望你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贯高和赵午等人,见无法说服赵王,为了挽回自己的王的颜面,他们在退下后私下议论:“吾王长者,不倍德。”但是,我们身为赵国人,义不受辱。如今皇帝侮辱赵王,我们不必告诉赵王,而玷污了他的清白。如果成功了,则功劳归赵王所有。若是失败的话,我们自己承担罪责!
于是,到了公元前199年的冬天,刘邦再次率军北上,讨伐韩王信。然而,因为匈奴人的介入,于是汉军只好放弃了计划。之后,刘邦便从东桓县南下返回长安,途中再次经过赵国。
而贯高觉得时机来临,便密谋暗杀。
在赵国的邯郸郡,有个柏人县。当贯高等人得知了刘邦将要经过那里的消息之后,便在刘邦一行人将要歇脚的柏人县的驿馆夹壁墙内,埋伏了刺客,准备等刘邦熟睡之后下手。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刘邦经过柏人县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问部下是什么地方。当听说是柏人县时,他忽然心有所感,并在心中念到:“柏人者,迫于人也!”于是,刘邦并没有留宿,匆匆就离开了。
次年,贯高等人密谋之事败露,被仇家知道了并向刘邦告密。刘邦便下令逮捕赵国君臣。而赵午等十多人闻讯,纷纷刎颈自杀。
据《史记》记载,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於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馀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轞车胶致,与王诣长安。
对此,贯高气得大骂:这件事赵王完全不知情,你们都死了,谁来证明他的清白呢!
于是,赵王张敖以及贯高等人,被囚禁在坚固的囚车里,一起押往长安。
在审讯之中,贯高遭到严刑拷打,血肉模糊遍体鳞伤,甚至还被锥子扎得浑身上下,再也找不到可以下手之处。但是,贯高却依然坚称是自己策划的行动,张敖毫不知情,更没有参与其中。而因为贯高始终没有改口招供,因此赵王谋反的罪名,也就难以确认。
而当刘邦听说贯高被审的情况之后,也不由得对他表示赞叹。此时,刘邦的近臣泄公是贯高的同乡,他告诉刘邦说,赵国多有慷慨义士,他们重名节并讲义气,能够诚信守诺至死不渝。
因此,刘邦便赦免了所有人的罪行,还要给贯高等人升官。可没想到,贯高竟然在得知赵王无碍之后,因给其添麻烦而惭愧自杀了。
-
刘志是如何铲除权臣梁冀的?他为东汉带来了什么? 2024-03-10
-
河西之战霍去病开创骑兵战术,河西之战对汉朝有什么影响? 2024-02-26
-
吕雉是什么人?她对刘肥怎么样? 2024-08-12
-
严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品质存在? 2024-09-13
-
汉灵帝是怎么葬送掉自己的江山的? 2023-12-23
-
刘邦为什么非常忌惮的王氏家族?原因是什么 2024-02-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