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是秦朝最后一位君主 他和秦始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中文名:嬴子婴
- 别 名:嬴婴、秦三世、秦子婴、赵子婴
- 国 籍:中国(秦朝)
- 民 族:汉族(当时称华夏)
- 出生地:咸阳
- 逝世日期:前206年
- 主要成就:诛杀赵高
- 祖父:始皇
- 父亲:扶苏(始皇长子)
- 妻子:有一妻,姓字不详。
- 儿子:有两个儿子,与子婴本人共同谋杀赵高,其姓名、事迹,皆失考。
- 结局:投降被杀
- 中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别名:赵正、始皇帝、秦始皇
- 字号:祖龙
- 国籍:秦朝
- 民族:汉族(当时称华夏)
- 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 职业:秦朝皇帝
- 信仰:法家思想
- 主要成就: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
- 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
- 享年:50岁
- 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和子婴吗?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子婴,通常称为秦王子婴,也有人称他为秦三世。他是秦朝最后一位君主,在位仅仅四十多天就被迫向刘邦投降。投降后不久,项羽率领诸侯联军进入咸阳,随即处死子婴。虽然子婴曾经贵为一国之君,但是他在位时间短暂,而且又是亡国之君,因此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并不多,关于他的身份也有众多猜测。
子婴在历史上的基本信息
子婴在史书中最早出现在秦二世登基不久。因为秦二世与赵高要处死蒙恬和蒙毅兄弟,子婴以皇族成员身份对秦二世提出谏言,劝阻他处死蒙氏兄弟,但是没有被秦二世采纳。
随后子婴长时间没有出现在史书中,直到刘邦等人攻破武关进入关中。权臣赵高为了自立杀死秦二世,随后因为朝臣的不支持,赵高无奈准备改立子婴为王。而此时子婴托病不出,诱使赵高亲自赶往子婴府中,结果被子婴父子埋伏的兵马杀死。随后子婴继位为秦王,立即整顿兵马以抵抗已经进入关中的刘邦大军。但是此时的秦国已经不是横扫六合,吞并六国的秦国,四十多天之后,面对刘邦大军的兵临城下,子婴自缚出降,秦国灭亡。
在子婴投降之后,曾有人建议刘邦处死子婴。但是刘邦没有接受而是将他关押起来。不久之后项羽大军入关,与秦国有着血海深仇的项羽立即处死子婴。
子婴在史书中的几种身份
因为子婴在史书中没有专门传记,他的事迹都是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出现。所以他的身份也就比较模糊,特别是同为司马迁所作的《史记》中竟然有子婴的不同身份。更加让子婴的身份显得扑朔迷离。
秦始皇之弟:这个说法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赵高杀死秦二世之后,本欲自立为王,但是群臣并不支持,于是无奈转而拥立子婴继位。这里的记载中将子婴的身份表述为“始皇弟”。因此出现了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子婴既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史记李斯列传》
秦始皇之孙,秦二世之侄:这个说法就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在这里则将子婴的身份表述为“二世之兄子”,也即是秦二世的某个哥哥的儿子。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两派说法是过往历史学界最认可的两种说法,也是因为两千多年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同一本书中两种不同的记载,给我们留下的两种支持度都不低的观点。但是结合史实分析,两种观点都有其可疑之处。
秦始皇之弟说:如果是秦始皇的弟弟,按理说应该在史书上有所记载,毕竟他的身份非比寻常。而从史书中来看,秦始皇比较有名的弟弟只有成蛟,另外他母亲赵姬与嫪毐生的两个儿子,算秦始皇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则在婴儿时期就被秦始皇摔死了。所以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最大的疑问在于没有史书佐证。而且这种观点只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出现,其他史书的记载大都为“二世之兄子”。秦始皇之孙,秦二世之侄说:这一观点在史书中最多,但是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因为秦始皇去世时只有五十岁,按十五岁生子来算,他的儿子在他去世时最多三十五岁左右。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那么在秦始皇去世的时候最多也就二十岁左右,但是我们从史书中看到,子婴密谋诛杀赵高的时候是和两个儿子一起筹划和实施的。因为秦朝灭亡是在秦始皇死后三年左右,那么二十五岁不到的子婴哪来两个可以谋划刺杀行动的儿子?因此这一种说法的最大问题是年龄上不符。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三种观点:秦二世的堂兄,秦始皇的侄子
这种说法是近年来流行起来,也是目前本人认为最可能的观点。那就是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秦二世的堂兄。如果按照史书记载,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成蛟的话,那么子婴就是成蛟的儿子。这种观点可以解释以下几个疑问:
年龄问题:成蛟的叛变是在公元前239年,假如子婴就在那一年出生,到了秦二世被杀的公元前207年,子婴就大概32岁左右,以十五岁生子的话,他的儿子也有十五六岁,应该可以参与谋划诛杀赵高的行动了。其次,如果子婴是成蛟的儿子,那么他的年龄比秦二世大七八岁左右(秦二世死的时候大概24岁),那么在秦二世要处死蒙氏兄弟的时候,作为堂兄的子婴就有可能以这层身份进行劝谏。(秦王政)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幸免于死的原因:秦二世上台前后,听从赵高的建议,杀死或逼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保证了作为幼子的秦二世的皇位没有威胁存在。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那么秦二世和赵高就放心这个与他们有杀父之仇的人不会报仇?但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那么他和秦始皇之子相比,无疑是不具备竞争力的,所以秦二世和赵高才会安心让他活着。当然还有人从子婴的名字入手,认为子婴是成蛟的遗腹子或者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因此秦始皇没有对自己这个侄子进行处置,而是将他命名为婴或子婴。同样的也有人认为《六国年表》中对子婴的身份表述为“秦二世之兄子婴”,而这个兄是堂兄或者古代用语从兄的意思,也即秦二世的从兄,名子婴。还有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表述“召秦始皇弟,授之玺”时,徐广的注解里认为有的书里的表述是“召秦始皇弟子婴,授之玺”,这样的表述则可以解读为是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名叫婴。乃召始皇弟,授之玺。◇集解徐广曰:“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秦本纪云‘子婴者,二世之兄子也’。”
《史记李斯列传》
综合上述观点,个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秦二世的堂(从)兄,成蛟之子的可能性最大。
-
孟姜女哭长城真相:竟是后人栽赃秦始皇 2023-12-22
-
历史尘埃下的赵高 2023-12-13
-
蒙恬出身于名门之家吗 蒙恬是个怎样的人 2023-12-21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旅游开发的第一大功勋 2023-12-22
-
徐福为秦始皇的寻找不死神药竟是猕猴桃 2023-12-12
-
甘茂有什么能耐?他为什么能成为秦国首任丞相? 2023-12-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