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前都没有打过仗 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的能力的
- 中文名:萧何(约公元前257~公元前193)
- 别称:萧相国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丰邑(今江苏丰县)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57年(乙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3年7月8日
- 职业:丞相、政治家
- 主要成就: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制定汉律
- 代表作品:《九章律》
- 谥号:文终侯
- 地位: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 中文名:韩信(公元前231~公元前196)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淮阴(今江苏淮安)
- 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
- 职业:大将军、左丞相
- 主要成就: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 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 封爵:齐王→楚王→淮阴侯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韩信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韩信之前根本没怎么打过仗,萧何是怎么了解他有将帅之才的?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见,人才什么时候都不缺乏,缺乏的是能够认识和举荐人才的人:伯乐。
一,萧何无与伦比的洞察力,这不是什么人都有的能力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就是说,人才,哪里都有,只是发现人才的那些人并不是哪里都有。
萧何,显然就是一个难得的伯乐。
二,萧何和韩信两人的相处,使萧何看到了韩信的潜力
韩信在管理粮饷的时候,肯定和萧何有过多次接触,故此,萧何便凭借他出色的眼力,慢慢认识到了韩信的军事才华。
三,萧何对刘邦的绝对忠诚
说实话,怎么选人用人,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难题。古语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假如萧何和刘邦的关系不是那么铁,对于选拔人才这种事,他就不会特别上心。为什么呢?在古代,选对了人,上面对举荐的人会更加信任;但是,万一举荐的人才有问题,举荐的人也会受到牵连。也就是说,伯乐并不好当。
这就得提到刘邦和萧何的关系了。萧何出生于沛县,刘邦出生于丰邑,尽管两个人都属沛县,但其实不在一个地方。
史书记载,萧何这个人性格随和,脾气很好,又喜欢结交朋友,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吹鼓手周勃,都是他的朋友。
也就是说,萧何于公,是把刘邦当做了主子;于私,他把刘邦当做了铁哥们。故此,刘邦才把萧何当作最得力、最信任的朋友、下属。因此,萧何才会那么恪尽职守,大公无私,时时处处为刘邦集团着想。这样的话,他就能在现实生活中给刘邦发现好多人才。然后,再经过慢慢观察。当他确认韩信的确是非常杰出的军事人才后,便毅然决然向刘邦推荐韩信担任大将军。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人才,只是看你怎么用他,把他放在什么地方。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那显然都是在浪费人才。
五,历史的简略性
提起萧何究竟“是怎么了解韩信的将帅之才的?”这个问题,说实话,在史料上的确查不出来。这是因为,历史只会记载大事,以及历史进程中的大概率事件,不可能把一切细小的情节都记录在史书上,假如是那样的话,就成了流水账。
我个人认为,在萧何和韩信的交集中,肯定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因此,让萧何认识到韩信的军事才华。这是其一。第二,在史书记载上,我们找不到韩信的祖上来历。只了解,他是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一说淮阴区 )人。
但据有些野史记载,韩信的父亲原来是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 因参与到韩国太子之争端中,形势对己不利,逃离了韩国。后来一家人辗转流落在楚国,一直在等待时机。等待形势好转,能够回到韩国,恢复韩国贵族的身份.。韩信的父亲熟知兵法和击剑,自小就教育韩信击剑写字,尤其是重点教授韩信兵法。父亲常常教诲韩信等待时机恢复韩国的王侯身份。但是,他们等到的是,韩国被秦军攻破的消息。由此可见,韩信的军事才华,也不是凭空得来的。在秦始皇一统中国后,韩信父亲在公元前214年参加徭役,并在徭役中去世。父亲去世的那年,韩信才只有16岁。再后来,他母亲也去世了。因此,他的家世也就彻底断了踪迹。
刘邦也不是庸才
韩信能够被重用,除了萧何这个伯乐极力推荐,也有刘邦的慧眼。假如萧何发现韩信是人才,刘邦不用,韩信终究还是会被当做废物一样,终老一生。
正如刘邦自己总结取胜的原因所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
六,结论
哲学上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也就是说,对于萧何举荐韩信这件事来说,萧何是伯乐,但任用不任用韩信,则取决于刘邦。假如萧何举荐了韩信,刘邦不用,无论韩信的军事才华再怎么高超,也没有用。因此,关键的问题是,萧何举荐韩信,刘邦用了韩信,这才是最主要的。
-
白起实力那么厉害 秦王最后为何将他处死 2024-05-02
-
先轸作为晋国名将为何要自杀?他经历了什么 2024-03-19
-
狐突是重耳的外公吗?两人什么关系? 2024-09-09
-
竖刁:历史上第一个太监 2023-12-22
-
历史上真实的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2024-04-09
-
孟子拒杨朱是什么意思?杨朱指的是谁? 2024-07-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