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为什么会被慈禧打压?还被剥去了议政王头衔
- 中文名:叶赫那拉·杏贞(1835.11.29~1908.11.15)
- 别 名:慈禧太后、西太后、孝钦显皇后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35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十)
- 逝世日期:1908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廿二)
- 职 业:贵人/嫔/贵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 信 仰:藏传佛教
- 主要成就:辛酉政变,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 代表作品:《富贵图》国画集、《鱼藻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画
- 旗籍: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
- 陵墓:普陀峪
- 地位:皇妃、皇太后、太皇太后
还不知道恭亲王乱喝茶的代价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小佛在广东呆过几年,不得不承认广东喝茶的文化深入人心,我这种外乡人到广东之后都入乡随俗,在住的地方备上了一套茶具。自己的茶可以随便喝,别人的茶可不敢乱喝,晚清有名的恭亲王就因为喝了杯别人的茶,为自己带去了祸事。
恭亲王奕訢是道光的第六个儿子,是咸丰皇帝皇位的有力争夺者,如果不是咸丰在老师山东大儒杜受田的指导下,以“仁孝”取胜,恐怕清朝还会多苟延残喘几年吧,毕竟奕訢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略胜咸丰。
咸丰继位之后,奕訢的日子不太好过,不过,没过十几年,奕訢的机会就来了,自己哥哥一命归西,留下孤儿寡母三人,而咸丰皇帝给自己儿子留下的肃顺等8位辅政大臣,而这8个大臣有自己的打算,基本上不买慈禧的账不说,还处处与慈禧争权,于是慈禧怂恿咸丰的皇后慈安一起打击8大辅政大臣。这两个刚死了丈夫的女人除了能借助皇家本身的力量之外,似乎没有什么依靠,而被她们选中的正是奕訢。
奕訢身为宗族近亲,却被哥哥安排直接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自然是乐于协助两位嫂子来得到自己的利益。奕訢、慈禧、慈安走到了一起,趁辅政大臣扶皇帝(咸丰死在热河)灵柩回宫的时候,将他们抓了,“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枻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当皇帝灵柩回到北京的次日,8位原本应该是同治皇帝依靠的辅政大臣们被治罪,被曾国藩视为国家长城的肃顺更是被处死。
慈禧、慈安开始了垂帘听政的日子,然而两个在深宫的女人又能对国家大事有多少了解?由于在政变中,奕訢与两位皇太后配合得极好,于是两位太后给了奕訢极大的信任,被授予“议政王”的身份,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再加上他本来就有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权力以及担任的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可以说是当时清朝最权势熏天的人物。
身为军机处领班大臣,每日都是需要与太后们商量国家大事,太后们对他也是非常的客气,每每都会命人给奕訢准备茶水。
一日,两宫皇太后找奕訢商量事,那日聊得比较久,奕訢觉得口渴,拿起身旁桌子上的茶就喝了,喝了之后才意识到这不是给自己准备的茶水,只能尴尬地把杯子放回原处,两位太后略有尴尬的笑了笑。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成了慈禧太后要对付奕訢的导火索,估计那杯茶就是慈禧的。不久之后,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弹劾了恭亲王。
恭亲王和慈禧当初之所以联手发动政变,其实都是基于想要得到权力,这两个人本来权力欲望就特别强,慈禧想要的是自己专权,恭亲王要的也是如此,和谐只是暂时的。恭亲王和慈禧的茶,对慈禧而是就是在抢自己手中的权力。既然有人弹劾恭亲王,慈禧自然乐得送他一程。
同治四年,蔡寿祺上书弹劾恭亲王,为其列了四大罪状——贪墨、骄盈 、 揽权 、徇私 仔细看此人的奏疏就能发现,所举事件都是起于猜疑、疑惑,也就是说,他弹劾是没有实据的,然而很好的抓住了慈禧的心思。
奏疏一上去,两宫震怒,丝毫不顾及恭亲王之前的功劳,再三逼迫,群臣多次保护,两方经过几次交锋,恭亲王败下阵来,议政王头衔被革去,但是仍旧拥有军机、外务等权力,直到十多年后,彻底被掀翻在地。
那个看慈禧菜下饭的蔡寿祺,偷鸡不成蚀把米,被降了两级官阶,这估计就是所有投机分子的结局吧。
-
庄妃王佳氏是什么封号?死后皇后亲自参加其葬礼 2023-12-28
-
康熙帝为何封鳌拜义女为后?康熙帝继皇后是谁? 2023-12-29
-
惇妃:17岁入宫,靠讨好太后得到乾隆宠爱 2024-01-01
-
阿巴泰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事?也是最幸运的 2024-01-03
-
乾隆皇后乌拉那拉氏简介 乾隆为什么要废掉她? 2023-12-18
-
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后是如何一路晋升的? 2023-12-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