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白马之战参展的大奖都有哪些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上问题历史名人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白马之战时,袁绍手下第一猛将颜良大显身手,面对曹操众多猛将,表现的非常强悍,先后斩杀吕布旧将宋宪和魏续,曹操震惊了,忙问谁敢出战?徐晃一马当先,去战颜良,结果,二十合便坚持不住,败下阵来。
见徐晃只撑了二十合,曹操手下诸将都吓呆了,无人再敢出战,诸将栗然就是证据。颜良技压群雄,成为曹军心中的巨大阴影。
试想,此时如果许褚出战颜良,能坚持多久?如果许褚和徐晃联手,能胜颜良吗?
这里只讨论演义。
先看当时的情况,袁绍派大将颜良带精兵十万,进攻白马,袁绍谋士沮授出来劝阻,说颜良勇猛是勇猛,但是性格太狭隘,不能独自带兵,必须要派一个帮手,意思是,颜良一个人搞不定,而袁绍一听有人不但不鼓励,还来泄气,便很生气,说,颜良是我的上将,哪里是你们这些酸儒能够了解的?执意派颜良独自统兵。
曹操听说东郡太守刘延告急,便亲率大军前来抵挡,当曹操看到颜良十万大军阵容整齐,威严强悍时,心里骇然,于是,便想让吕布的旧将出战颜良。
曹操之所以让吕布的人出战,当然是因为曹操知道吕布的厉害,吕布那么勇猛,强将手下无弱兵,自然他的部将也厉害,于是,点名让宋宪第一个人出战,结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宋宪和颜良战不三合,被颜良秒杀了。
当宋宪被杀,曹操吃惊不小,不由自主地喊了一声,颜良真是猛将啊,而此时,吕布旧将魏续看到同伴宋宪被杀,心中不服,出战颜良,给宋宪报仇。魏续本以为自己会比宋宪强很多,谁知,还不如宋宪,只一个照面,就被颜良斩于马下。
先后两员上将被杀,曹操心中更加不安了,于是,大喊一声,谁敢出战?徐晃不服,一马当先,想看看颜良到底有多大能耐?
徐晃本以为自己能轻松灭了颜良,谁知,行家一伸手,便立即感觉到了巨大压力,这颜良真不是好惹的,凶猛强悍,徐晃只勉强支撑了二十合,便坚持不住了,不得不败走,再不走,估计就回不来了。
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等徐晃败回,曹操手下的所有大将都惊呆了,心想,徐晃都打不赢,我上去能行吗?
要知道,徐晃可不是宋宪和魏续那样的水货,徐晃是一流猛将,可以和虎痴许褚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的狠角色,能耐大着呢!
然而,徐晃都速败了,谁还敢上?此时,张辽、夏侯兄弟、曹洪、曹仁和许褚等等,都哑巴了,集体失声,无一人敢上前挑战颜良,双方就此罢战撤军。
试想,此时,如果许褚上去,能坚持多久?许褚和徐晃联手,能否打败颜良?
颜良进攻白马,估计心里也窝着一肚子火,刚被主公袁绍派出,就有人出来说风凉话,颜良肯定想打一场大胜仗,给自己正名,因此,白马之战,颜良是有多大能耐使多大能耐,因此,在先后斩杀宋宪和魏续的情况下,还能二十合速败徐晃,简直是超常发挥了。
而此时,许褚如果上阵,依照他和徐晃五十合战平的情况,许褚最多坚持三十合,之所以能坚持三十合,还是因为颜良先后和宋宪、魏续、徐晃交手,消耗了一定的体力的情况下,如果许褚第一个上阵,二十合必败给颜良。
颜良打宋宪和魏续,虽然用时不多,但也消耗体力,再加上战徐晃,那么重的大刀抡起来好多回,怎么能不耗力气?
如果许褚和徐晃联手,双战颜良,我个人推测,六十合内会不分胜负,也就是说,六十合内,许褚和徐晃战不败颜良,颜良心里憋着一股气,当然想一战证明自己是无敌的,让袁绍手下那些反对自己的人都闭嘴,他是一心求胜,必然使出全部的能量。
综合以上,许褚和徐晃联手,也打不过颜良,或许只能战平颜良,要想取胜,非常难,张辽和徐晃联手被文丑击败,就是很好的例子。
-
论辈分汉献帝比刘备还要高 汉献帝为何还认刘备皇叔 2024-06-18
-
三国中曹操最器重的人是谁?是司马懿吗 2024-02-09
-
霍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对蜀汉做出了哪些贡献? 2024-06-03
-
文聘为什么没有归属于刘备?连孙权都拿他没有办法 2024-01-30
-
黄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三次易主是怎么回事? 2024-06-08
-
吕布不敢用,曹操将人杀人 高顺为何如此不受待见 2024-03-3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