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侯君集,最后下场凄惨
- 姓名:侯君集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豳州三水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643年
- 主要成就:开国将领 玄武门之变 灭突厥 平高昌 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官职:右卫大将军 兵部吏部尚书 交河道大总管
- 爵位:全椒县子 潞国公 陈国公
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侯君集。
贞观之治造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我国天朝上邦的地位,而大唐历史中也有着很多让人唏嘘,让人称奇,让人赞叹的故事,今天就说一下唐朝十大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的故事。
这侯君集其人,用《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来说是“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浮夸,自己学射箭学的不好,却还常常以勇武自称。但是从后来他辅助秦王李世民到处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来说,勇武并非浪得虚名。从事实上来看,《旧唐书》对其的评价还是有点略微不实。
侯君集剧照
后来在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算是贡献最多的一个人,为了李世民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李世民登基后,他的官职是逐步升迁,贞观四年,官至兵部尚书,这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绝对有实权的职位。
侯君集有两件大军功载入史册,一个是讨伐吐谷浑,一个是攻灭高昌。
讨伐吐谷浑
讨伐吐谷浑的时候呢,侯君集是李靖的副手,他根据当时的情况献上了决定整个战局成败的计策,那就是趁着敌人尚未行险,派出我方轻骑长途奔袭,一举歼灭敌军,如果耽误战机,唐军将优势不再。李靖全盘采纳,两人各带一军行径两千余里,在黄河河源一带一举歼灭吐谷浑,从此平定了累为边患的吐谷浑。
攻灭高昌
高昌一直是唐朝与西域来往的要道,高昌国王麴文泰与西突厥结盟之后就开始搞事情,断绝了唐朝与西域直接的商贸往来,更重要的是这会让西域脱离大唐的管制。李世民宣召麴文泰入朝,麴文泰称病不到,这让李世民非常生气,决定派大军讨伐麴文泰。
而麴文泰自视山高皇帝远,对左右称道,这隋唐两朝我都去过,如今这大唐国力还不如隋朝,隋朝尚且不敢对我兴兵,这大唐就更不值一提了。如果他们来了,带兵多了粮草根本跟不上,要是带了三万以下的兵马,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况且我们与大唐远隔七千里,之间有大戈壁外加八百里流沙,寸草不生,即使唐军真的过来了,也都是强弩之末,哪有战斗力?在我们城下呆上20天,粮草吃光,还打什么仗,自己都饿死了。
不得不说麴文泰的分析是非常的有道理的,当时大唐朝内也都是这种分析,但是天威被触痛,唐太宗执意出兵,而这个重任就交到了侯君集身上,这侯君集也不负众望,率领二十万大军神奇的出现在了伊吾城下。
麴文泰此时再也笑不出来了,竟然被活活吓死了,麴文泰的儿子继位之后便修书求饶,但侯君集不为所动,有谋士献计称这高昌国要为麴文泰准备葬礼,此时正是我们偷袭高昌城的好时机。侯君集却说我们出兵是因为高昌无礼触怒天威,如今人家举行葬礼,我们偷袭完全丧失了我们天朝将士的威严,于是击鼓而攻之,大破高昌,从此建国134年的高昌政权覆灭。
但是侯君集有个毛病就是贪财,大破高昌时本是大功一件,但是他私敛财务,并且纵容属下到处抢夺财产,造成了唐军极其不好的恶名,回朝就被参奏因而下狱,最终李世民念在其多有军功的份上免其罪责。侯君集也因为自己立下如此功劳却因贪点财物而被下狱感到不高兴,也为他日后谋反身死埋下了祸根。
谋反被杀
唐太宗让李靖教侯君集并发,后来侯君集向太宗上奏说李靖要谋反,因为李靖总不教他兵法的细节。唐太宗就责备李靖,李靖回答到,我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想尽学臣的兵法,是要造反的前奏啊。但是唐太宗不以为意。
后来果然侯君集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被自己女婿贺兰楚石出卖,因此下狱,李世民念在侯君集安定国家有功,不想治侯君集死罪,但是群臣力谏其罪不容诛,李世民只好下令处死侯君集,临刑之前,太宗亲自质问,并说道:“朕因汝从此不登凌烟阁。”侯君集闻言动容,拜倒大嚎,请求皇上开恩留侯门香火,太宗允之,侯君集谢恩甘心赴死。
至此唐朝十大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以谋反被杀的结局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了,侯君集对于李世民有着天大的功劳,最终仍然逃不过被杀的命运,不得不说有很大的程度上是侯君集咎由自取的后果。
-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是怎样的人 张说是忠臣还是奸臣 2023-12-18
-
张柬之是谁?他和狄仁杰是什么关系? 2023-12-18
-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 2023-12-17
-
李道宗:文成公主的父亲,唐朝初年著名将领 2024-01-03
-
李承乾自幼深得李世民宠爱又是太子 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造反 2023-12-31
-
黄巢长期占据岭南的企图为什么会破灭?真相是什么 2023-1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