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一生做的两件错事,也导致了明朝的不可挽救
- 本名:袁崇焕
- 别称:袁督师
- 字号:字元素,号自如
- 所处时代:明末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广东东莞石碣
- 出生时间:1584年6月6日(万历十二年)
- 去世时间:1630年9月22日(崇祯三年)
- 主要作品: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
- 主要成就: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崇焕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但在明朝危难之际,他先后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使清军始终不能突破宁锦防线,可谓是抗清英雄无疑。但人无完人,袁崇焕就做了两件错事,不仅丢了自己的命,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他做的哪两件错事呢?
一、夸下海口,五年平辽
宁锦大捷后,袁崇焕因为受到魏忠贤的排挤,不得已辞官回乡。接着明熹宗去世,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定年号崇祯。崇祯帝即位后,对阉党进行打击,魏忠贤倒台后,袁崇焕再次得到朝廷重用。
崇祯帝见到袁崇焕时很高兴,袁崇焕得到复用也很兴奋,当即就承诺五年平辽:“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崇祯听了别提多高兴了。
事后给事中许誉卿问他,具体五年平辽是怎么计划的,袁崇焕这才发现自己唐突了。于是他又向崇祯帝表示,在这五年内,需要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提供人才、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相互配合才行。崇祯听后,便命各部按照袁崇焕要求执行。
就在崇祯对袁崇焕充满信心之际,皇太极突然率军入关掠夺。原来,这次清军特意绕过宁锦防线,取道蒙古科尔沁部,就这样直接打到了关内。崇祯见袁崇焕的五年计划还未实行,这清军就已经打进来了,对他的信心马上就丧失了一半。
与此同时,朝中官员又开始弹劾袁崇焕,说他故意将清兵引进关内,还说他有通敌之嫌。皇太极听闻后,便趁机火上浇油,来了招反间计。结果崇祯皇帝中计,将袁崇焕下狱,后来将其凌迟处死。
其实皇太极的反间计并不高明,毕竟历史上用的人多了。但问题就在,崇祯是个疑心极重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朝中尚书就换了17个,内阁大学士更是换了50个。
袁崇焕明明表示,用五年时间便可平辽,结果却引清军入关掠夺。在崇祯心目中,他就是个只会说大话的反复小人,或许他当初没夸海口,崇祯对他的反感还不会这么强烈。
二、以公报私,杀毛文龙
崇祯二年,袁崇焕以毛文龙打仗耗资巨大为由,上书请求派人去管理其部队军饷。毛文龙向来不喜欢受文官约束,便上书力争,就这样引起袁崇焕不满,于是下定决心要杀掉毛文龙。
后来袁崇焕以阅兵为由,来到毛文龙军营,期间毛文龙态度有所怠慢,再次引起袁崇焕不满。接着,袁崇焕借请对方观看射箭为由,趁机将毛文龙拿下,列举他十二条罪状,然后用尚方宝剑将其斩杀。
毛文龙这个人,虽然人品欠佳,但对于抗清还是有巨大重用的。当初努尔哈赤明明已经占领广宁,却突然下令退回沈阳,就是因为毛文龙在后方骚扰,让努尔哈赤担心后院起火,不得不赶回去看看。
宁远大战中,袁崇焕炮轰后金军取得大捷,之后他被升为右佥都御史。但努尔哈赤之所以这么快就撤兵,同样因为毛文龙在后面攻击。当时宁远城几乎弹尽粮绝,要不是努尔哈赤顾虑到毛文龙的攻击,而是继续坚持攻打宁远的话,相信最后袁崇焕也守不住。
然而袁崇焕却因自己对毛文龙的成见,就自作主张杀了他。他这一错误决定,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毛文龙死后,他的部下犹如一盘散沙,一时间很多人都选择奔清军而去。比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三人,他们不仅自己跑去投降了,还为清朝带去了经验丰富的炮兵和筑炮工匠。
没有毛文龙,清军就等于没了后顾之忧,再也不用担心后方被突袭,可以全力进攻明朝了。之后皇太极用反间计,令崇祯杀了袁崇焕,这下清军就更没有任何顾虑了。
如果袁崇焕没有因为一己之私,就杀掉毛文龙,而是选择和他并肩作战。一个在前方镇守,一个在后方袭击,那么清军也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而在关键时刻,两人还可以互保,崇祯也不会轻易杀了袁崇焕。
袁崇焕固然是一位英雄,但在这两件事的处理上,他还是唐突了。不然明朝或许还能延续一段时间,他也不至于落得被凌迟的悲惨下场。
-
崇祯帝遗书是什么?崇祯帝遗书内容是什么? 2023-12-29
-
明英宗复辟后明代宗怎么死的?明英宗如何处置明代宗唯一的儿子? 2023-12-29
-
袁崇焕被杀到底是什么样的 崇祯究竟是真杀还是误杀 2024-01-07
-
女医明妃传中朱祁镇是谁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 2023-12-16
-
明英宗为何废除殉葬制?他有几任皇后? 2023-12-29
-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 李自成的皇帝梦为何没有做成 2023-12-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