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的王公贵族不愿娶公主?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古代的平民百姓,都希望能够娶上公主,毕竟一旦娶了公主,就能少奋斗几十年。就连现代人心中,都认为娶公主是件幸福的事。然而在古代,愿不愿意娶公主这件事,还得分朝代。
唐朝时期,平民倒是愿意娶公主,理由还是一样,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即使被欺负也就忍了。但唐朝的贵族青年,基本是不愿娶公主的,甚至还很抗拒这件事,生怕被皇帝指婚,为何会这样呢?
其实这和唐朝的制度有关,唐朝的公主地位普遍很高,她们从小娇生惯养,缺乏一般的礼仪教养,常常是眼睛长在脑袋顶上,谁都不放在眼里。皇帝出于对她们的疼爱,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公主缺乏教养,地位又高,所以驸马往往只有被欺负的份。贵族青年本来就不愁吃穿,也就不指望这种可以快速飞黄腾达的捷径了。而他们具体不愿的原因如下:
第一、根据唐朝的制度,一般妻子去世,丈夫要为她守丧一年,才能再娶。可是公主去世,驸马必须要守丧三年。
第二、唐朝皇室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他们在婚姻问题上,比较偏向胡夷之风。在士族心中,是鄙视皇室家法门风的,所以他们既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入皇室,也不愿自己的儿子娶公主。
第三、就是前面说到的,唐朝公主往往骄横跋扈,民间不敢妄议公主,知道的事情有限,便没那么忌惮。可士族对于公主的那些破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们躲都来不及,怎么会愿意娶呢。
不仅他们不愿娶公主,而且为此还花招百出。举几个例子:
一、尉迟恭
尉迟恭是唐朝开国功臣,被封为鄂国公,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初年,皇帝就希望通过联姻的方式,来稳固皇家与功臣贵族之间的关系。据统计,李渊和李世民在位期间,就有10位公主嫁到功臣贵族家中。
李世民登基后,就想过将女儿嫁给尉迟恭,尉迟恭一听吓坏了,还好当时他已经有妻子,于是回绝道:“臣虽然不识几多之乎者也,臣妇也虽鄙陋,但亦不失夫妻情;臣常闻古人云——富不易妻,仁也。公主金枝玉叶高大上,臣窃慕之,但臣愿停圣恩!”
就是说他自己没什么文化,妻子也出身微贱,尽管如此,好歹夫妻同甘共苦多年,他懂得“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再说以他的身份,配不上尊贵的公主,请李世民收回成命。李世民自然也不想委屈自己女儿,于是就此作罢。
二、王徽
唐宣宗被称为“小太宗”,是唐朝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对自己女儿管教很是严格,但即便如此,别人也不愿娶公主。
有一年,唐宣宗想为适龄的公主择婿,便让宰相刘瑑,从当年的进士中,挑选出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出来。刘瑑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新科进士王徽才品俱佳,于是将他推荐给唐宣宗,后者也很满意。
然而王徽本人听后吓坏了,急忙到刘瑑家中去,说自己年纪大了配不上公主。又说自己体弱多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挂了,反而会害得公主守寡。唐宣宗知道后,便放弃招他为驸马的想法。可见这些人为了不娶公主,连咒自己的事都做得出来。
三、郑颢
同样是唐宣宗时期,状元郎郑颢被皇帝看中,打算招为万寿公主的驸马。万寿公主是唐宣宗的长女,早期对唐宣宗有保护之功,所以“钟爱独异”。郑颢又是状元,才高八斗、相貌堂堂,二人也算是良配。
然而郑颢根本不想娶公主,却又不敢像尉迟恭、王徽那样拒绝,于是就这样,郑颢成为唐朝独一无二的“状元驸马”。娶了公主以后,他的仕途确实畅通无阻,但他心里很不高兴。
当初是宰相白敏中推荐他的,因此成亲之后,郑颢一直对白敏中怀恨在心。没办法不娶公主,还不能想办法对付白敏中吗?于是他时不时就找机会,在唐宣宗面前诋毁白敏中。唐宣宗一开始不在意,可郑颢说的时间久了,他便决定将白敏中调职外地。
在走之前,白敏中向唐宣宗表明,自己对他并无二心,这都是驸马对他有旧怨,所以故意诬陷的。唐宣宗听后说:“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接着把郑颢诋毁他的书信都拿出来烧毁了。
其实郑颢算是幸运的了,因为唐宣宗对公主管教甚严。在万寿公主出嫁前,他就嘱咐其不得轻视夫族。有一次郑颢的弟弟得了重病,唐宣宗派人去探望,后来得知,万寿公主在此期间还在慈恩寺看戏,于是他将公主召进宫,狠狠训斥了一顿。
所以说郑颢虽然内心千万个不愿,但他还是挺幸运的。不仅仅是他,很多唐朝贵族子弟,虽然不愿娶公主,但也无路可选。根据记载,唐朝公主嫁给贵族和士族子弟的例子还是很多的。在唐朝所有驸马中,有76位是出身士族,占了将近一半。
-
李隆基娶了儿媳妇杨玉环,寿王是什么结局? 2024-01-09
-
唐代名相杨绾是什么样的人 他有哪些功绩? 2023-12-18
-
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忌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跟随了李渊父子 2023-12-18
-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是怎样的人 张说是忠臣还是奸臣 2023-12-18
-
杨贵妃睡觉时有什么癖好?唐玄宗却非常喜欢 2024-01-07
-
高力士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2023-1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