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出征为什么从来不带上诸葛亮?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刘备出征为什么从来不带上诸葛亮?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上千年来,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一直被奉为典范。刘备自己也坦言的得诸葛亮相助,犹同如鱼得水。这一点也不夸张,要是没有诸葛亮在一旁出谋划策,规划蓝图,恐怕刘备终其一生都没有翻身的机会,还真有可能会漂泊一辈子,当然也就谈不上后来的所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向喜欢自比管仲乐毅,而他确有这个本事自称。而素来被人们称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却很少跟随刘备出征打仗。三国志中记载到:“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是说,诸葛亮并没有以军师的身份随军出征,而主要是负责内政等工作。这是怎么回事呢?
难不成刘备后期与诸葛亮产生了间隙?自然不是如此。而是诸葛亮的行事方式决定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司马懿对诸葛亮就十分的了解,作为最强劲的对手,司马懿用了九个字道破了他的性格特点:“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其中关键就在“谨慎”二字。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出诸葛亮的谨慎之道。
其一,入世上的谨慎。诸葛亮才华横溢,虽然心中藏着远大的抱负,却对于出山非常的谨慎,尽管起初一直呆在荆州,但是看刘表不是明主,却甘愿隐居山野,也不效力于刘表。而在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也是有意怠慢刘备,故意避而不见。直到第三次才愿意见刘备的面,经过一番交流考察之后,发现刘备确实是一个明主,这才愿意深入讲出隆中对策。从这一系列当中,足以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谨慎。
其二,军事上的谨慎。北伐的时候,魏延献奇计而诸葛亮不用。毛宗岗回评中写道:“此亦韩信暗度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也。”而魏延也并非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此计可行才献给诸葛亮的。而后来司马懿也承认了魏延的计谋确实绝妙:“若是吾用兵, 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 早得多时矣。 他非无谋, 但怕有失, 不肯弄险。”也就说诸葛亮过于谨慎,才错失了这个良机。虽然谨慎是好事,很多时候可以减少军队损失,但有时候却会因此失去绝佳的战机。若是依魏延之计,取得长安,那么整个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对于刘备的性格,与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他做事从不拖拖拉拉,也不会顾虑这么多。一旦心中有了想法就会礼记实施。就像当初为了寻访名士辅佐一般,一听说诸葛亮厉害,他二话不说直接登门拜访,一次不成二次,二次不成三次,总之他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而诸葛亮虽然擅长运筹帷幄,但是过于谨慎,不太敢做少有冒险的事情,而打仗随时都有各种情况发生,这就容易与刘备在军事上产生极大的分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刘备自然希望带上其他谋士出征,比如庞统等人。而诸葛亮极其擅长内政。于是让他镇守后方也就最为合适的了,他可以做得很好,刘备也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
曹操是怎么评价孙权的?刘备又是怎么评价他的 2024-01-11
-
吕布连有名的武将都没有杀过 吕布是怎么得到三国第一武将称号的 2023-12-28
-
刘备打仗为什么从来不带诸葛亮 这和诸葛亮的身份有关系吗 2023-12-27
-
三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的年龄 2023-12-24
-
独眼将军夏侯惇眼睛是怎么瞎的,他的结局如何 2023-12-17
-
曹操如果不好色会怎么样 统一三国时间就要提前了 2024-01-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