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做了什么事情让雍正下定决心要杀他?
- 中文名:年羹尧(1679~1726)
- 别名:字亮工,号双峰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汉族(旗人)
- 出生日期:1679(康熙十八年)
- 逝世日期:1726(雍正四年)
- 职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
- 主要成就: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
- 爵位:太保、一等公
-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 主要作品:《雍邸集》
-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 庙号:世宗
- 年号:雍正
- 谥号:宪皇帝
- 陵寝:清泰陵
-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大将年羹尧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清朝皇帝中,雍正的帝位可以说最得来不易。他从最不被看好的皇子,到在九子夺嫡中胜出,一跃成为九五之尊实属不易。虽然成为皇帝,但是就连他的生母对他都不满意,于是他也成了最为难的皇帝。不过在他夺嫡之路上,还是有大清得力干将相助,这人就是年羹尧。
皇子要想夺权,必须得到武将的支持才有胜算,而战功卓著的年羹尧就是最佳人选,他也确实在雍正登基前和继位后,为皇帝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由于好大喜功,他不知道自己无意中一个讨好主子的举动,反而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雍正对于年羹尧的嚣张跋扈早有耳闻,这人仗着自己是雍正身边得力的大将,往往在朝堂上和在宫外行事都非常鲁莽,行为张狂目中无人。而雍正,虽然他清楚的知道这人在朝野称霸,经常做出藐视军规和国法的事,但是却碍于年羹尧曾经为自己立下的战功,一直对他的所作所为装作不知道。直到年羹尧做下一件错事,令雍正终于动了杀他的心。
原来,胤禛是皇子的时候曾经和皇十三子及年羹尧去地方赈灾,当时路过了一个叫江夏镇的地方。久居皇城的皇子,却在这里吃了瘪。当地有个富有的大庄主,名叫刘八女,整个镇都是他们家的。他们见到有外人进到庄子,对方还一个个高昂着头颅,气度不凡,对此他非常不屑,对他们百般羞辱。还让他们下马步行走出庄子,为了掩饰皇子的身份,这些人只能照办。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心有不甘,胤禛说,以后不许在他面前提“江夏镇”这三个字。
而身为武将的年羹尧却是心怀不满,一直想着等以后有机会,定要报复这个村子。后来一次他回京途中,接到了皇十三子的命令,让他回来时顺道去下江夏镇,去抓捕乱臣贼子任伯安。这个人原本是八爷党一方的人,手中掌握了一份朝廷中百官的密文。这份密文,不仅牵动百官的人,也令胤禛十分心痒,他希望年羹尧能给他把密文带回京。
然而年羹尧还是领会错了主子的意思,他以为主子是念念不忘当年的糗事,想借机报复。于是他带着五百精兵,浩浩荡荡来到了这个镇子,开始了疯狂的屠杀。镇上有上千户的人家,他为了一雪前耻,就把镇上的人都杀光了。镇上600多口人包括老人、妇女、孩子全部被杀,当然这期间,他也没忘了主子叮嘱的要捉拿的人。后来为了使事情办得密不透风,他还带人把驻守在镇子附近的清兵也杀了。
事情传到胤禛耳中,他非常恼怒,气的骂年羹尧大骂:“找死,我看他是不要命了”。虽然胤禛非常生气,但是为了自己今后的霸业着想,他最终还是替年羹尧摆平了此事,但是这件事也在他心中留下了“必杀年羹尧”的心结。
多年后,当他坐上皇位,就开始找机会整治这个狂妄的大将。一次大清朝天降祥瑞,百官都趁此机会写贺词,吹嘘雍正的功德。年羹尧位高权重,自然也不能落下,但是他交上来的贺词,却自理潦草、马马虎虎这令皇帝非常恼火,于是皇帝要给他治罪。平时受年羹尧气的大臣,此时纷纷出面,把他的罪状一一列出。
最后他被罗列出九十二条罪状,终于被削官夺爵,自尽身亡。这段故事被呈现在《雍正王朝》中,而历史上年羹尧被杀,也是与他自己的狂妄自大有密切的关系。
-
同样都是叔叔 明宣宗为什么对这两个叔叔差距如此之大 2024-01-01
-
民间姑娘头上长满癞痢,后来竟当上了皇后 2024-01-09
-
朱元璋为什么不攻打日本 原因无非有三点 2024-01-10
-
实说明朝轶事六则 2023-12-11
-
朱慈焕是怎么一夜之间全族被砍杀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05
-
朱元璋在和张士诚交战的时候 元朝为何不派人南下 2023-12-2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