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在徐州被杀后,曹操是真的屠城为父报仇了吗?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说到曹操,我想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两个字,“奸雄”,除了这个,也必然会想到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屠杀徐州城百姓,屠杀人数达几十万,这个数字都可以和比得上南京大屠杀了,那他的行为真的是让人发指,他太残忍了,那他为什么要杀这么多的百姓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他为什么要出兵徐州,历史上记载,他一共两次出兵徐州,第一次是为公,徐州有人叛乱,他为平定战乱,所以,出兵徐州,第二次是为私,他的父亲被人所害,他为了报仇,所以出兵徐州。
首先,先来看第一次攻打徐州,曹操所在的地方是兖州,在这里担任刺史一职,这里算是他最早的根据地,其实,他一早就有攻打徐州的想法,只不过,没有任何出兵的理由,总不能无缘无故就攻打这里。
很快,他就有了出兵的理由,那就是徐州造反了,攻占了很多的城市,其中,这些城市都是曹操的属地,自己的领土被人占领了,那当然不行,况且,这是对方先挑起的事端,自己出兵合情合理。
于是,他就派兵攻打徐州,这次战争让双方损失惨重,死亡人数非常多,不过,这一次,曹操被没有屠城,他在攻下城池以后就退兵了,因为他也没有太多的粮草,不足以支撑这么久的战争,这次战争的死亡的人全是参战的士兵,并没有百姓。
这次战争中,曹操是胜利了,可是被他打败的陶谦却怀恨在心,而此时,曹操的父亲刚好要去投奔他,因为他父亲之前待的琅琊一带就属于徐州的属地,那他待在这里自然是不安全的,就只能去投奔自己的儿子,这也就引出了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
历史上说他们一行人是在投奔儿子的路上被人杀死的,杀人的正是徐州的陶谦,有人说,陶谦是去迎接曹操的父亲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曹操父亲之前所在的位置,陶谦所在的徐州,以及曹操所在的兖州,曹操父亲之前在琅琊山,这里本来就是曹操的属地,他要想去兖州的话是不可能路过徐州的,一来是不安全,二来是不安全,所以,怎么样,他都不会路过徐州的,说到这,是不是都明白了,陶谦是专门去刺杀他的,就是为了报仇的。
徐州离琅琊比兖州要近,所以,不等曹操的人到来,他的父亲就抢先被人杀死了,他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非常生气,自己的父亲都被人杀害了,这口气绝对不能咽下,一定要报仇,所以,他出兵攻打徐州就有一定的道理了,任谁都会这样做的。
不过,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陶谦并不是为了报之前的仇才将他的父亲杀死,是因为他的部下去接人的时候,一时之间见财起意,这才杀害了他们一行人。
而曹操本来就想攻打徐州,这些都不过是他的借口而已,他并不是真的想报仇,只是缺少一个理由而已,那要这样看来的话,他还真的有可能屠杀徐州城的百姓,事实真的是这样的话,他真的是太让人生气了,是不能被原谅的。
可就算是屠杀了整个城的百姓,他最后也没有得到这个城池,反而被别人白白捡了个便宜,他出来攻城,自己的后院却起火了,那他就只能回去“救火”,所以,这个地方虽然攻下来了,却被刘备捡了个便宜,这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管他屠城这件事是真是假,都应该重新审视曹操这个人,从他其他事件上也可以看出,他确实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
死牢里长大的皇帝却成为为西汉的“中兴之主”——汉宣帝 2023-12-13
-
刘邦是怎么保障戚姬母子的安全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01
-
海昏侯刘贺为何被废?刘贺墓中出土著名文物 2023-12-29
-
刘邦当过张耳的小弟?刘邦是怎么对待张耳的? 2023-12-29
-
为什么称张良为“谋圣”,张良在历史上是什么人 2023-12-15
-
历史上的窦漪房真的像影视剧中的一样是个伟大的女性政治家吗?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