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不立亲生儿子位太子?他是什么用意
- 中文名:赵匡胤
- 别称: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 字号:字元朗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
-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 代表作品:《咏初日》
- 庙号:太祖
- 在位时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籍贯:涿郡
说到赵匡胤,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古代的皇子想要当上皇帝是一门玄学,有的皇子一直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才可以等到父皇咽气,等他坐上皇位的时候,按照古代人普遍活不长的大概率来说,医学技术落后,稍微得个重病就可能不治而亡,中老年皇帝还需日理万机,殚精竭虑,他们的压力更大,即便锦衣玉食地养着,该来的天灾人祸是躲不过的,所以皇帝也很难活到长寿之龄。但有的皇子却能在孩童之时就被强制坐上皇位,或许小到他们还不知道皇帝的概念,这在常人眼中是一件幸运之事,可往往只有幼帝本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所以许多皇帝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避免让幼帝继位,选年龄适当的儿子,或者先铲除了前朝后宫的威胁,然后再让幼帝继位,但即便这样,有时也仍然不可避免地让幼帝处于危险的政治漩涡中,皇帝子嗣单薄,朝政大事必须依仗重臣等原因,皇帝也无可奈何啊,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哪怕会预想到日后可能的结局。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为了避免幼帝即位,他在生前就定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为继承人,可惜没想到赵光义日后会害了自己的亲儿子,还毁了他征战一生所打下的根基。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赵光义得了哥哥的皇位,即便他与皇帝的血脉非常接近,但一般继承人都是从皇帝的儿子中选的,所以赵匡胤的儿子在皇宫中的地位就会很尴尬,赵光义自然也尴尬,他的儿子和哥哥的儿子到底哪个会是正统。
而且赵光义能够继承皇位,完全是靠一面之词 赵匡胤突然暴毙后,他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赵光义再传位于弟弟赵廷美,而赵廷美再传位于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虽说赵光义的皇位不能让所有人信服,但赵匡胤的确有可能会让弟弟继位,不让年幼的儿子继位,而且他生前确实没有立过太子,或者下诏宣布哪个儿子是继承人。
首先说这赵匡胤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大家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不让年幼的儿子继位。赵匡胤原为后周皇帝柴荣手下的一员大将,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这就是赵匡胤可以在“陈桥兵变”中成功的关键原因,柴荣死后,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由符太后垂帘听政,孤儿寡母很难在朝中立足,这不,马上就被率领军队北伐的赵匡胤杀了个回马枪,兵不血刃地篡了皇位。
赵匡胤登上皇位后,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是为宋太祖,他生怕自己重蹈覆辙,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此后宋朝三百年间朝堂上一直都是文官居多,武将人微言轻,多受限制,除了保家卫国的重要武将被视为国家的保护神可以有话语权,这也就造成了宋朝的对外军事作战能较弱,一直被外敌侵犯。宋太祖罔顾国家的军事实力保护皇权,那么选弟弟为继承人也是很有可能的,弟弟赵光义的能力其实并不弱,只是急于完成统一大业而造成了穷兵黩武的结果。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两个早夭,二儿子赵德昭还有四儿子赵德芳,也分别在赵匡胤死后3年,和赵匡胤死后5年相继去世,赵德昭被宋太宗赵光义痛骂了一番,后来自杀而亡,而年仅22岁的赵德芳更是在睡梦中突然就猝死的,这样看来当初赵匡胤暴毙之时,他们只是十几岁的少年,的确没有能力执政,而且国家初建,还有许多的战乱要平定,若让年纪轻轻的儿子继位,恐怕很有可能被篡权。
出于这样的考量,赵匡胤很有可能将选择将皇位传给掌握兵权的弟弟,最起码赵家的江山会被保住,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弟弟赵廷美和两个儿子都会被赵光义迫害,赵光义完全不顾江山的传承,只顾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单从这点上来说,他就比不过自己的哥哥赵匡胤。
-
历史上宋英宗赵曙和高滔滔的旷世奇恋 2023-12-31
-
朱武坏事做尽,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出家? 2024-01-06
-
为什么说宋江是伪善的人?真相是什么 2024-01-06
-
浪子燕青的武功怎么样?震慑到了及时雨宋江 2024-01-11
-
蔡京身为奸臣却推行了福利制度 蔡京真实目的是什么 2024-01-07
-
逼的宋江上梁山的张文是什么结局?最后却得以善终 2024-01-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