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上位之后为什么对富察家族进行打压 原因都出在他老爹身上
- 本名:爱新觉罗·颙琰
- 别称:永琰
- 所处时代:中国(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
- 出生时间: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11月13日
- 去世时间: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9月2日
- 主要成就:惩治和珅、整顿吏治,镇压白莲教乱
- 年号:嘉庆
- 庙号:仁宗
- 谥号:睿皇帝
- 父亲: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 享年:61岁
- 陵寝:清昌陵
- 前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后任: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
- 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
还不知道:嘉庆打压富察家族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继“二马吃尽天下草”的富察·马齐、富察·马武两兄弟权重一时后,富察家族因为孝贤纯皇后的出现而“一门朱紫,出将入相,更臻于鼎盛之势”。就乾隆朝而言,孝贤纯皇后所在的富察家族绝对是圣眷最渥、权势最盛的外戚家族。
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乃系被乾隆皇帝评价为“世胄元臣,与国休戚”;被嘉庆皇帝许为“社稷臣”;死后推恩赠郡王衔,并配享太庙的一代宠臣、权臣。
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富察·福康安,更是“经(乾隆皇帝)多年训诲,至于成人”的嚣张人物。被时人评价为“异姓世臣,叨被至此,本朝第一人也”的福康安,就因为所受圣眷太过,以至于被后世怀疑为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福康安病逝后,被追封嘉勇郡王并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再度刷新了富察家族的荣光纪录。
除了傅恒和福康安,孝贤纯皇后家族成员中的一等公、大学士、都统、副都统乃至地方督抚、驻防将军更是如同不要钱一般,层出不穷。富察家族的鼎盛时期,如果不混到一品官衔、侯爵以上爵位都不好意思号称富察家族成员。
可在乾隆太上皇驾崩后,这个盛极一时的外戚家族却遭到了嘉庆皇帝近乎灭顶性的疯狂打压:
傅恒第四子福长安,乃系继福康安以后富察家族的代表人物,于嘉庆四年因“党附和珅,肆意贪婪”被夺爵抄家并重判斩监候秋后处决。
傅恒之孙丰绅济伦,乃系福长安以后富察家族代表人物,从都统、护军统领等高级武职官员,被一路贬黜为品秩仅为从五品的四等侍卫。
福康安之子德麟,降等承袭贝勒爵位,被嘉庆皇帝接连降爵并最终削去一切爵位和官职,发配伊犁。
除此之外,就连傅恒、福康安、福灵安等人也屡次被嘉庆皇帝予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评价,几乎将傅恒一脉连根拔起。总之,在嘉庆皇帝亲政后不久,以傅恒为代表的富察氏家族就遭到了近乎颠覆性的打压,以致富察氏家族再无乾隆朝的旺盛状态。
为“乾隆鼎盛”做出巨大贡献,屡立战功、与国休戚的富察家族究竟怎么得罪了嘉庆皇帝,让其如此疯狂的打压?
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嘉庆皇帝的报复心理,或者直接来源于乾隆皇帝埋下的祸根。
因为富察皇后,乾隆皇帝对嘉庆帝生母的羞辱
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即为我们所熟知的令妃,也就是《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历史原型。历史上的令妃曾经10年中为乾隆皇帝生育6胎,曾经被乾隆皇帝盛宠了20年,更是以皇贵妃身份执掌乾隆后宫长达10年之久。
嘉庆元年,乾隆太上皇带着魏佳氏之子,已经成为大清君主的嘉庆皇帝祭奠魏佳氏时,曾经发出过“今伊子绍登大宝晋册为孝仪皇后,正春秋母以子贵之义也,名正顺言欣”的感慨,仅凭此一言就足以证明魏佳氏早就被乾隆皇帝视为皇后的特殊位置。
可这一切都发生在富察皇后崩逝以后,一旦魏佳氏和富察皇后之间有了比较,乾隆皇帝的态度就有了颠覆性变化。
乾隆四十年,魏佳氏薨逝,乾隆皇帝亲作悼念诗文,却在注解中如此说明:
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
也就是说,在乾隆皇帝看来,魏佳氏只是富察皇后的奴婢,生前、死后都应该服侍于富察皇后身边,哪怕她的儿子已经被乾隆皇帝秘密写入了传位诏书。
嘉庆元年,乾隆太上皇再次对魏佳氏祔葬而非合葬于裕陵的原因,予以了羞辱性说明:
令懿皇贵妃为子皇帝生母,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祔孝贤皇后之侧。
哪怕魏佳氏已经升格成为了皇帝生母,哪怕马上就要追封为皇后,她也只是富察皇后的奴婢,也只配于富察皇后身边永久侍奉。乾隆皇帝如此天壤之别的身后态度,会让嘉庆皇帝心中多么的不平衡,可想而知。先皇的旨意不能改,但嘉庆皇帝能对富察皇后家族的人施以报复。
因为富察皇后,乾隆皇帝对嘉庆帝的羞辱
乾隆六十年九月,已经被明确皇太子身份的皇十五子永琰,在乾隆皇帝的带领下“诣端慧皇太子园寝行礼”。对此,嘉庆皇帝虽然在嘉庆九年给出了“当蒙皇考谕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应行叩跪之礼,非因以弟拜兄”的说明,但让一个准皇帝叩拜、祭奠一个九岁夭折的孩子,会让永琰生出多大的屈辱感受,不言而喻。
当然,尽管端慧皇太子年幼夭亡,但其毕竟有过皇太子的身份,毕竟是永琰的兄长,对其叩拜倒也能说得过去。但乾隆皇帝对于富察皇后所出两位嫡子的“寄予厚望、皇位传承”说明,无疑让永琰丢掉了面子、感到了侮辱。
写有端慧皇太子名字的秘密传位诏书
《清实录·高宗实录》有载:
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未几薨逝。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
自古以来,“嫡庶有别”,乾隆皇帝打算传位于嫡出皇子的计划,原本也无可厚非;但乾隆皇帝在明确了两位嫡出皇子本为皇位继承人身份以后,又给出了“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而以才学论,则当及于皇五子”的明确说明,这几乎直接说明了乾隆皇帝对于皇十五子永琰的选择,乃系选无可选以后的无奈决定。如此直接的羞辱,势必会让永琰心生怨恨,登基以后的报复行为也就成了必然。
因为富察皇后,富察家族对嘉庆皇权的巨大威胁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历代帝王登基以后,为了稳固皇权、树立权威,势必会培植自身政治势力,对于前朝旧臣、外戚势力也都会予以制衡和打压。也就是说,富察家族在乾隆朝的盛极一时、权势过大本来就严重威胁着嘉庆皇权的稳定性,再加上福长安对和珅的党附、袒护表现,嘉庆皇帝对富察家族的打压就变得更为合情合理。
再加上乾隆皇帝对傅恒、福康安毫无底线、失去理智的巨大恩宠,让原本就进入颓败境地的大清王朝凭空出现了一股分摊皇族势力的外姓高等爵位。如此负面影响,不但让嘉庆皇帝心有忌讳,就连昔日敢怒不敢言的皇室宗亲们也甚为不满。如此背景之下,富察家族的覆灭几乎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事儿。
说到底,因为对富察皇后的极度恩宠,乾隆皇帝对富察家族的恩赏太深,没有顾忌嘉庆皇帝及其生母的心理感受、身份影响,以至于让嘉庆皇帝心生怨恨。再加上富察家族新一代代表人物——福长安对嘉庆皇权的巨大威胁,让一心稳固皇权、树立权威的嘉庆皇帝找到了突破口,盛极一时的富察家族才会就此没落。
参考文献:《清实录·高宗实录》、《清实录·仁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史稿·傅恒传》、《啸亭杂录》
-
皇太极原本和崇祯和谈的 崇祯为什么不同意 2023-12-28
-
慈安太后出生高贵为什么生平谈若无名呢 2023-12-11
-
道光帝与林则徐 道光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2023-12-20
-
为嘉庆生下长子的宠妃,晚年结局如何? 2023-12-27
-
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后是如何一路晋升的? 2023-12-28
-
哲哲是什么人?皇帝赐其谥号创清代后妃 2024-01-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